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耳朵图图”的果断118(2 / 2)

所以纵观整个天下局势,变成了两超多强的格局。

两超指的正是统一了河北的袁绍,以及统一了中原地区的曹操。

而这“两超”为了继续扩张,必然就会翻脸决出胜负!

曹操这会就觉得刘备是死去的公孙瓒旧部,老家又在河北,只要继续跟先前一样好好对他,就可以用刘备的关系拉拢公孙瓒旧部,从而让他们在北方牵制袁绍。

另一方面,也是给公孙瓒旧部树立形象,只要投降我曹操的,没有一个吃亏的,看看刘备的待遇就知道了。

所以曹操虽然因为程昱的话,对刘备起了疑心,并且还特地找其说了一番类似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话语,用来警告刘备,并暗示他乖乖跟着自己可以享尽荣华富贵。

所以,曹操为了拉拢公孙瓒旧部,以怀柔法对待刘备,而没采用他老臣的极端方法杀了刘备。

“怀柔”二字,源于《礼记》中庸:“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这就是怀柔之计思想渊源。这种方法,指采用收买、笼络人心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采用安抚诸侯国或割据势力的手段,使之归顺自己的领导。这种方法与强硬统治相反,属于“软”方法类。

曹操正好是个成熟的枭雄,知道拉拢敌人远比击败敌人要好。

但这只是曹操的一厢情愿,他对刘备使用“怀柔法”,最终还是看错了人。

汉献帝的“衣带诏”,密传给董承,让其找人举事一起剁了曹操,好让自己拜托傀儡身份,成为真正的皇帝。

而面对董承有意拉拢,刘备有两个选择,一是视汉献帝的衣带诏如粪土,他乖乖跟在曹操身边,享受荣华富贵走向人生巅峰。

第二个选择就是接受衣带诏,杀了曹操,匡扶汉室。

很显然,刘备选择了后者。

但咱这里给个分析,别以为东汉末年的枭雄,能上蹿下跳还不被灭掉的刘备是傻子,虽然“刘大耳朵图图”经常展现狼狈的一面,但人家没点东西早就死掉了。

先看看衣带诏发生的时间背景,那会袁绍统一了河北,正打算攻打曹操,但是由于师出无名,肯定不能随便进军,双方都只是在做做热身运动。

但是袁绍足足拥有三十万人马,曹操东拼西凑,也不过才凑了十一万人,这点人数差距,差了近三倍,谁输谁赢周围人自然能知晓个大概。

刘备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观察局势,也觉得河北人马如此雄壮,“两超”相较量之下,袁绍一定会赢。

于是他就考虑自己的站队问题,正好袁绍师出无名,刘备看准了衣带诏这个契机,只要将献帝血诏拿给袁绍,让他在上面签字,袁绍就能站在道德最高点,拥有出兵理由,届时举兵南下,就能一举消灭曹操。

所以谋杀曹操计划为何泄露?刘备抛妻弃子在许都,为何连董承的衣带诏都在他身上,而且自己一众部下一个都没少地带得干干净净,直接十分果断地反攻曹操的地盘小沛?

后来他去投奔袁绍,传闻袁绍以最高礼仪接见他,带着群臣步行两百里亲自接见刘备。

没错,就是两百里,用走的都得好几天,而袁绍在接到刘备之后,立马就在献帝血诏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届时他拥有了攻打曹操的正当理由,官渡之战就此开启!

虽然这都是后话了,但“刘大耳朵图图”整场事件中的果断,是否颠覆了众人对其前期狼狈形象的印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