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皇帝不豫(1 / 2)

正值隆冬,京城飞起大雪,天越冷,日子越漫长,都在守,在等。雪越下越大,十步之外都模糊了视线。乾清宫的炭火燃得正旺,火光和热气从门和窗透出来,雪花飘到屋檐下,瞬间就化开。皇上久病,怕冷,嗜睡,伺候的太监、宫女都不敢出声,全凭司礼监太监牛玉的眼神、手势行动。内阁每日都有人过来,不问旨,也不请安,与当值的太医和牛玉私语几句,即告退回去。皇上沉沉的昏睡着,仿佛整个大明朝都在等待,等待焕发新的生机。

远在大西南的大藤峡,气候就大不一样。整个广西都在闹土匪,但大藤峡暂时还没有。每天鸡鸣头遍,天还没亮,就有人走出寨子,穿到林子里去。山里、田里、镇子上,都有人在走动。雾气腾腾的地方,你走近了去看,大人、小孩都有自己的活计要干。如果逢集,镇子上更是人头攒动。山上的皮子、药材,广东来的茶叶、盐巴,都是抢手货,银货两讫、物物置换,两便,三言两语都能成交。等到第二遍炊烟升起,午饭后,集子就开始散了。山里的人要回寨子,收到好货的客商要打包行船,不多时便纷纷消失在林子里,消失在江面上。

京城和大藤峡,远隔千里,但广西匪患的军报早就到了京城,皇帝久睡不醒,军务搁置,等候圣裁。

三朝为官的何青,原籍广西浔州,一个月前已获准告老还乡,赡养亲父,交割完公务,按例在早朝上谢恩后即可离京。不巧皇上身体不豫,停朝一个月了。何青每次来探看,皇上都在沉睡,无旨也不能觐见,何青只好在连廊里等。期盼皇上醒来,能和皇上再说上几句话。

司礼监太监牛玉实在看不下去,就劝何青,“何大人,不如就此磕头谢恩罢了,也好早日还乡。如果有什么话,可说与我,等皇上醒来,我一个字儿不差的转达。”

何青拱手一礼,再摆手说:“谢公公美意!老朽定要等到皇上醒来。山高水长,老朽这一去,想必是最后一次见皇上了。”何青虽然不是力挽狂澜的能臣贤才,但对皇上是绝对的忠心无二,亲历多次重大朝政更迭,都经受住考验。何青把手笼在袖子里,花白的胡子哆嗦了几下,继续在走廊里来回踱步,以缓解寒冷。

牛玉不好再劝解,一挥手,一个小太监送了一盆小炭火过来。牛玉说:“何大人,天儿实在太冷了,这小火盆儿,您先用着。”

“牛公公,这可不敢!于礼不合啊!老朽残年乞归,只求再见吾皇一面,又怎敢做出逾礼之事。谢公公美意!”何青严词拒绝了这盆小炭火,非要在寒风中等。

“何大人高风亮节,钦佩!您还是去厢房里等吧,等皇上醒来,我就给您通传。”

“也好,谢公公,谢公公。老朽感激不尽啊,感激不尽啊。”牛玉领了何青到厢房里等,厢房里没生火,极冷,只是没有冷风吹罢了。厢房的椅子冰凉,二人也不坐,就在屋里慢慢踱步。牛玉的袖子里拢有一小暖炉,何青就是硬抗了。

“何大人老家广西,最近匪患闹得紧啊,你要是在京里住些日子,等匪患平了,晚些回去。”

“感谢公公体谅,家里还有八十多岁的老父亲,等我赡养。前几个月家里来书信说,土匪都到家门口了。蒙皇上恩旨,我回去兴许还能再见老父亲一面。”

“广东的军报说,广西的土匪已进入广东境内,说明广西浔州、梧州,均已不济。但广西方面官只上了梧州的军报,没有浔州的情况。”

“这不奇怪,我就是浔州府人,浔州都是深山峡谷,有瘴气,还有地下暗河,土匪看不上这种地方,哈哈哈哈。”

“哈哈哈,是吗?你老家这还因祸得福了。”

“还有一个原因,浔州府治周边是汉人,不过五六万人。进了山,是盘族人,盘族有好几万人。盘族人剽悍,土匪不敢惹。”

“哈哈哈,盘族人的神奇之处,我也有耳闻,但没亲眼见过。听你这一说,还真想唠个明白。何大人,请。”牛玉和何青坐下来聊,牛玉又让小太监送了一小盆炭火放在旁边,又端了热茶进来。

何青把锣族人的故事向牛玉娓娓道来,“我二十五岁进京之前,天天和锣族人打交道,他们人很好……锣族人没有文字,善歌,锣族人的历史都记录在世代相传的歌谣中;锣族人也善舞,每年腊月二十三是锣神节,锣族人男女老幼都要跳锣神舞,祭祀锣神,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铜锣破,祸难躲。铜锣乱,大藤断。铜锣现,天子见。铜锣合,藤可活。这句口口相传的歌谣,被认为是锣族人命运的预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