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北元两权臣都派人朝贡114(2 / 2)

马昂不同意王竑的看法,说:“王大人,南京,我朝龙兴重地。南京的京军既要保障南京的安全,还要协防倭乱,不能动。”

王竑说:“怎么不能动?北京、南京,说是同样重要。但眼下,北边军务紧迫,南京趋于安定。国家有事,南京的京军责无旁贷。更何况,倭乱尚不足为虑,各地军卫均能快速处置。广西剿匪,从南京调拨人马,无论是从距离,还是从军力上看,都最为妥当。”

王竑这么说,孙继宗高兴,“有道理!我十二营建制初成,又没有经过操练,还不能出战。从南京派兵,非常妥当。”

马昂说:“会昌侯,十二营的建制没练过,但三大营的建制总该练过吧?人还是那些人,变了建制,就不会打仗了?”

除了皇上,孙继宗只服李贤和刘永诚,其他人他都怼,“马大人,京军出五万人去广西,京城和皇上的安危,你兵部负责?”

马昂说:“会昌侯,皇上让我们议广西剿匪的方案,又没说即日出兵。给你一年半载,京军总能练出个眉目来吧?到那时候,再出兵广西,五万人不会没有吧?”

孙继宗吹牛说:“一年后,我京军出十万人!”

马昂大笑,“哈哈哈,天大的笑话!”

被马昂这么讥讽,孙继宗气不过,就对着自家的武官们说:“你们都说说,一年时间,我们能不能练出十万人来?”众武官都迈过头去,假装没听见,回避这个问题。

李贤出来开解,说:“公度(王竑)所言,有可行之处。从南京派兵,钱粮至少节省四成。只是,自太宗皇帝后,尚无从南京派兵的先例。”

王竑说:“事出从权,衡以利弊。从南京出兵,既能解决军力的问题,还能减少钱粮支出。非要北京出人,一年半载之后,广西情势又不知发展到何种境地。”

李贤说:“只要南京有兵,钱粮问题能解决,广西剿匪,也不用等一年半载。”

眼见李贤和王竑站边,马昂又说:“即便南京有兵,钱粮问题一时也难以解决。我初掌户部,看了户部的家底儿,各边镇的边储供给,都难以为继。可问一问在场的总兵、巡抚,哪一家吃过饱饭?哪一家领过足额的军饷?”

蓟州总兵马荣趁机问:“对对对,这么一说,户部还欠我一万两军需,七万石粮食。马大人,何时发运啊?”

马昂说:“蓟州的一万两军需,七万石粮食,户部随时就能发运。可发给了你蓟州,辽东就得挨饿。”

辽东总兵王琮就不高兴了,“蓟州能和我辽东比?再怎么说,也得先发辽东!四万两军需,十六万石粮食,一个子儿都不能少。我辽东的粮仓里,存粮不足三月。再不发运,一旦遇上战事,可得闹出大乱子来!”

蓟州和辽东一开始抢,延绥、甘肃、宣府、大同也开始吵,总之一个意思,都要优先保障。

马昂不紧不慢的说:“诸位,诸位,听我说。各家的军需、粮草,都已在户部的预算中,有的已经发运,有的即将发运。边军事干重大,户部不会误事。”

“好,这样最好。”几家总兵都表示很满意。

马昂又说:“边军的军需问题,户部有预算。可真要广西剿匪,这新的开支一出来,户部就得重新筹划。眼下,户部无以为计,还需从长计议。”

王竑一听,这是针对我啊!“部堂,你是说广西剿匪,户部没钱了?”

马昂说:“钱,当然有。只是需要重新筹划调配,这不得需要时间嘛?”

王竑问:“多久?”

马昂说:“王大人,这方面,你比我清楚。你做过漕运总督,南方的税粮多久?盐商的粮米多久?临时征调的粮米多久?临时采买的粮米多久?你应该知道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