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南京车轩筹粮二十四万石108(1 / 2)

之前奉旨回京的甘肃总兵、辽东总兵、宣府总兵、延绥总兵、蓟州总兵,还有分守大同副总兵,以及各镇巡抚御史,都已陆续到京。李秉和郭登也回到京城。

由李贤和王翱组织的重新厘定“夺门之功”,也基本接近尾声,还没上呈皇上,就出现了极大的反对声音。反对声音分两种,一种是认为不够彻底,凡是“参与夺门”,就应“尽夺其职,再行问罪”;一种是认为自己“着实有功”,且“功不可没”。得了风声的部分官员,整天到督察院去闹,要督察院李宾行“监察之权”,对李贤和王翱进行弹劾。

在年富灵前,在午门前,李宾都不敢出面,这个时候,他更不敢出面。夺门之功,这么重大的问题,稍有不慎,就是灭顶之灾。面对这些人的闹腾,李宾来了个闭门不见。

闹了几天,李贤还顶着压力收尾,王翱则再次请病假、递辞呈。再接着,在京里出现匿名揭帖,指名道姓说李贤,擅持国柄,阻碍朝廷选材,为尊不尊,助奸诈小人出位,假借厘定夺门之机,打击异己,结党营私,李贤应立即去职回乡,以谢天下。

顺天府尹、五城兵马司、锦衣卫、东厂几乎同时得到消息,上报给皇上。

朱骥把收缴来的匿名揭帖上呈,朱见深看了一遍,递给牛玉看,问:“匿名揭帖,在我朝如何处理?”

牛玉看了一遍,骂得确实过分。牛玉小心地说:“回皇上,匿名揭帖,古来就有,因为方便快捷,民间、官家都有使用,但我朝并无相关处理之法。”

朱见深说:“这是妄议朝政!重新厘定夺门之功,朕在午门说得清楚,三个月为限,这三个月未到,有些人就急跳脚了?他们急什么?他们是怕李阁老革了他们的功劳!这是骂李阁老吗?这是骂朕!”

牛玉丝毫没有拿捏到皇上的意图,刚才的回话离题万里,牛玉跪地就请罪,“皇上恕罪,老奴昏聩,未能识破这些宵小的真实目的。”

朱见深继续说:“能用匿名揭帖的方式,说明言路不畅!马上传督察院李宾来见朕!”

“是!奴才这就去。”

牛玉走后,朱骥问:“皇上,要不要我去把这些散布匿名揭帖的人抓几个!以儆效尤!看他们谁还敢发!”

朱见深说:“不用,这才哪儿到哪儿?朕要他们明白,朕从来不是杀一儆百,而是有一百杀一百!在朕这里,没有民意,只有朕的旨意!”

“是。”

“你去知会顺天府尹、五城兵马司,还有东厂,不用理会这些人。让这些妖魔鬼怪都出来现身,朕要亲自煞一煞这种歪风邪气。朝廷有正常的进谏通道,朕也绝非偏听之君。在年富家里闹了一次,朕已经给了他们面子,今天又来,还想逼宫不成?”

“是,我马上去办。”

少倾,督察院右都御史李宾已奉旨赶来。

“臣李宾,参见皇上。”

朱见深也没有让他平身,直接说:“牛玉,把匿名揭帖拿给他看。”

李宾跪在地上看了一遍,说:“皇上,这揭帖辱骂当朝大臣,实乃大不敬,应着人拿了问罪!”

朱见深说:“问什么罪?问谁的罪?”

李宾感觉到气氛不对,就望了牛玉一眼求解,可牛玉低着头,根本不和他眼神交流。李宾说:“皇上,此等造谣诽谤,恐怕会动摇人心,于时局不利。应令顺天府尹全城搜捕,予以禁绝。”

朱见深怒了,问:“李宾,你何职何位?”

“回皇上,臣是督察院右都御史,掌院事。”

“督察院,监察百官,兼掌言路。京城里匿名揭帖像雪花片一样,说明什么?说明言路不畅!他们没有上达的路径!你是如何阻断言路,堵住朕的耳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