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宫女不敬,杖毙以显威仪102(1 / 2)

皇上并没有让他坐下的意思,王竑站着回答。“是!”王竑理了理头绪,开始说:“漕河是朝廷命脉,南来的粮米盐货,无一不是朝廷依仗。漕河出问题,整个大明就会出问题。”

这是朱见深第一次以皇上身份和这个“名臣”对话,但开头这些话,每一句都让他不爽,“王竑,我大明江山万里,没了漕河,照样日升日落。”

“皇上,大明纵有江山万里,要是今日没了漕河,明日就没了大明!”

“王竑!你……跪下!”朱见深怒不可遏,站起来,怒视跪在地上的王竑,说:“李贤、王翱给朕举荐的都是什么人!狂徒!区区狂徒罢了!”

跪在地上的王竑,抬头说:“皇上不必责怪两位大人。臣是不是狂徒,皇上应该听臣说完,再作定论!”

牛玉适时端来茶水,递给皇上,说:“皇上,喝口茶,消消气。这新来的贡茶,后劲回甘,您多喝两口,才能品出味儿来。”朱见深接过茶,喝了一口,又递给牛玉。“朕不生气,朕生气,就正中你下怀!你不就是想博个直言敢谏的名声吗?朕给你机会,你继续!”

王竑跪在地上,拱手,继续说:“漕河从杭州到临清,再到通州,再到京师,运的不是粮米,是大明这个巨人的血液。没有漕河,江南的粮米就到不了北地,边军得不到补给,王宫贵胄得不到俸禄,文武百官都得饿死。臣翻阅史书,远溯秦汉,近至宋元,仅凭北地,养不了一个强大的王朝。我大明如果没有漕河,就一条路,偏安南京!”

“朕看你是书读多了!海运未开而已,海运一开,漕河现时可废!”朱见深当然明白漕运的重要性,只是王竑说话过于刚,说过了头。

“皇上,开海运,禁海运,皆非易事。我朝禁海运已久,若没有万全准备,开海运无异于空谈。眼下,漕河仍是唯一之选,海运没有补救之可能。”

“漕河若真如你所说,唯一之选!那朕这个漕运总督,你是怎么当得?”

“回皇上,漕河第一要务,为通。要想通,第一办法为疏。漕河南段,疏河上船只;漕河北段,疏河底淤塞。第二要务为顺。要想顺,第一办法为进退有序,失序则不顺。第三要务为养。养河之道,在于日拱一卒,久久为功。北段淤塞,需人力清淤,不可一日懈怠。南段修堤,需巧用工艺,不可盲目堆砌。漕河能通,能顺,再加上养之有道,这巨人之血液,就会日夜不息,我大明也会永葆万年。”

听王竑说得这么有板有眼,朱见深怒气稍解,“你起来回话。”

“谢皇上。”

“牛玉,给他端碗茶水来,给他润润嗓子。朕还想听听,他还有什么狂悖之语。”

牛玉给王竑端来一碗茶,王竑揭开茶碗,一饮而尽,抹了嘴巴,说:“谢皇上茶!”

“你不用谢朕!你继续说,要是说得不在理,朕还得治你的罪!”

“是!臣方才说,漕河之治,久久为功,这是在可治的情况下。但眼下,漕河之弊,犹如漕河淤塞之泥沙,旧沙尚未清除,新沙又来,经年累月,漕河休矣!”

“王竑,有弊说弊即可,不用给朕打比喻!你给朕打比喻,朕不习惯!直言!”

“是。漕河之弊,一在沙,二在人。人比沙甚!沙弊可清,人弊难除。”

“那你就不要说沙弊了,直接说人,人是怎么回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