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朕要给舅舅连升五级95(1 / 2)

王翱被大家伙这么一闹,回去就上了“请辞”的奏章,但是朱见深没有允准。只是仅仅特批了五天假期,假满即刻复任办事。解铃还须系铃人,厘定夺门之功,具体工作非王翱莫属。

在南京负责总督粮储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车轩,也上章请求致仕。车轩和年富属于同一类人,个人清正廉洁,公事抠抠搜搜,宁愿粮米烂在仓库里,都不愿往出拨付。车轩在朝野均享有盛誉,总督南京粮储近十三年,多次人事变动,都公议为第一人选。

刚刚失去一个年富,朱见深不想再失去一个车轩。最主要的是,朱见深心中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要靠车轩去实现。朱见深在车轩的奏章上批示:任事为公,朕之仪仗,所辞不允。

“牛玉!”

“皇上,请吩咐。”

“给车轩发一道密旨敕书,限期六个月,在南京就近筹粮二十万石,不得占用税米,无旨任何人不得启用。”

“是!”

这样算来,加上韩雍的三十万石,就有五十万石。如果两人不出岔子,都能按旨完成任务,进军广西在粮草问题上就有了基本保障。朱见深铁了心要在广西剿匪,现在缺的仍然是人,是一个愿意打、会打的人。

礼部初定于三月十五举行殿试,礼部尚书姚夔请皇上钦定读卷官。按照惯例,殿试读卷官包括内阁阁臣,六部尚书,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各堂上官。而潜规则是,皇上会借这个机会,调整官员任命。

朱见深是刚继位的新皇帝,提拔东宫旧臣是惯例,但前面被王伦、钱溥“私自运作”了一番,还酿出两个大案来。本来最有希望上位的钱溥被降级使用,顶替钱溥出位的人选应该会在“读卷官”的名单中出现。按照东宫旧臣的序列,本来是李泰,但李泰福薄,没福享受。再下来是万安、刘珝,或许其中一人能顺位顶替。

读卷官的名单一出来,大家万万没想到:

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太子少保吏部尚书王翱,户部尚书张睿,太子少保兵部尚书马昂,刑部尚书陆瑜,工部尚书白圭,都察院右都御史李宾,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陈文,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彭时,通政使司通政使张文质,大理寺卿王概,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刘定之。

冒出来的刘定之,前不久才被升为太常寺少卿,他本身又是翰林学士,看来刘定之入阁,已成定局。

殿试的当天早上,会试阶段高中的贡士,已开始列队,准备行礼。礼部尚书姚夔就发现了一个特殊人物,立即报告给李贤。“阁老,队伍中有个贡士,很特殊,请阁老示下。”

李贤问:“怎么特殊?难不成殿试还有人夹带舞弊?”

“没有,阁老看看便知。”

李贤和一众高官,顺着姚夔指的方向,大家一看,这年轻人竟然是那天在年富家聚众闹事,后来还跟着去午门外下跪的举子。

姚夔问:“阁老,要不要将他驱逐出场?”

“为何驱逐?”

姚夔说:“行为失当,作风放浪,惹事生非,绝非我朝取士之选。”

李贤问身边的王翱,“王大人,你以为呢?”

这个年轻人,王翱不但当天记忆深刻,而且还认识。王翱说:“全凭阁老做主!”

李贤捋着胡子,哈哈大笑,说:“这个狂浪后生,叫李东阳。想必大家,即便不认识,也有所耳闻。景泰年间,就有神童之称,奉旨在翰林院读书。那天在年大人家,我就认出他来。没想到他后来还敢去午门外领罪……后生可畏啊!”

大家互相交换意见,确实是李东阳,确实是神童,确实是闹过事。

姚夔问:“阁老,诸位大人,怎么处置?”都没有意见,都听李贤安排。

李贤说:“午门外,皇上已亲口赦免过他。我们也不必过多为难,让他正常参加殿试。是不是神童,有没有大才,皇上会亲自评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