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我户部没钱给你打仗91(1 / 2)

李贤斜了他一眼,示意他别慌。李贤说:“余子俊此人,出身名门,二十三岁就中了进士,在户部做了十年,三年前才调任西安知府。第一次逢三年考核,就得了全国第一!”

“全国第一?朕竟然不知道,看来朕还是知之甚少啊。”

“地方官,三年一考,九年为绩。余子俊才完成第一个三年,皇上不知道他,很正常。余子俊,还年轻,加以历练,能成大才!”李贤既没有驳年富,也没有驳吏部,也没有驳余子俊,也给皇上留了面子。

朱见深很高兴,说:“非常好,余子俊此人,吏部要重点关注,既不能拨苗助长,也不能让他误入歧途。国家正是用人之际,也需要更多年轻力量作为候补人才。”

王翱说:“臣领旨。”王翱说完,李贤又斜了他一眼,这两人常年打配合,互相抬轿,李贤的意思他马上明白。王翱说:“皇上,臣和李阁老联名举荐巡抚淮扬御史王竑,巡抚宣府御史李秉。此二人,犹如成才后的余子俊,立等可用。”

朱见深眼前一亮,哈哈大笑,说:“王竑,李秉,这两人,朕知道。王竑曾经……”朱见深本来想说王竑曾经当朝打死太监王振的心腹马顺,话到嘴边,咽了回去。“王竑曾经击败孛来,是个知兵的文官,朕很欣赏他。”

王翱这个马屁就拍得非常精准,连忙说:“皇上慧眼!”

“不是朕慧眼,是王竑有大才,入了朕眼。那就令王竑即日回京,朕另有任用。”

李贤说:“皇上,王竑还兼着漕运总督之职,如果回京,漕运总督一职就会空缺。”

“这也不难,继续举荐漕运总督人选。人得其职,职用其人。”

李贤和王翱同时说:“是!”

朱见深接着说:“这个李秉,朕也有所耳闻,是个刑名的高手。既然有你二人举荐,也可回京任职。”

“是。”

“顷刻之间,朕就得了两名贤臣,实乃大幸!这种风气,要继续。内阁、吏部,要鼓励,要提倡。无论何人、无论官职大小,都能举荐。但是,举荐也要担责,识人不明,举荐失当,都要担责。如此,一生二,二生三,人才涌现,则如有源头之活水。”

“是。”

皇上非常高兴,牛玉感觉时机已到,就说:“皇上,礼部来人了,说是有急务。”

朱见深说:“这样,你二人先回去。朕要把这些举荐的奏章选都看一遍,有疑问的,朕列个名单,再来咨询二位。朕再量才取用。”

“皇上圣明。”

“告退吧,忙你们的事去吧。”

“是。”

李贤和王翱退出去,礼部的人进来。李贤和王翱知道的是,二人举荐有功在前,户部尚书年富死在后,皇上不会大动肝火。李贤和王翱不知道的是,走了户部尚书年富,来了漕运总督王竑,最后被坑的是兵部尚书马昂。

听到年富的死讯,朱见深久久不语,抚摸着年富最后的奏章,思索良久,决定还是不问王翱的罪。

王翱并不是佞臣,长期掌管吏部,在选人用人方面,既不偏私,也不舞弊,对年富也没有倾轧之心。王翱的问题,就正好印证了那天君臣三人密会的结论,每个人都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要不损及个人利益,任凭这条大船向何处航行。一旦损及个人利益,就会跳脚,就会突破底线。陈韶对抗上司,王翱面折大臣,这些行为还算轻。如果眼瞅着大船驶向深渊,还无动于衷,这才是国之大祸。

人不对,就换人!

“牛玉,你亲自去礼部传旨,户部尚书年富,有功于国,忠心可昭日月,赐祭。特旨礼部,为年富议谥。朕要为他赐谥。还有,在京五品及以上官员,全部前往吊唁。五品以下官员,有前往吊唁者,任何人不得阻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