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兵部尚书兼理户部72(1 / 2)

王伦案、门达案,是朱见深即位以来的第一场“官场倾轧”,但作为皇帝的他,几乎完败。王伦是东宫旧人,被司礼监“奉旨打死”,司礼监牛玉仍然牢牢控制着内廷。门达是锦衣卫一哥,无论怎么骄横,他都是皇帝的护卫,永远不会和大臣站在一起,也被发广西充军。以李贤为代表的文官集团,铁板一块,韩雍是两任皇帝都看好的“能吏”,只能落个外任的安排。京军整顿,虽然可以整,但这些人拿着“于谦”这个历史问题,正等着他。

朱见深唯一拿到的好处是,调袁彬和朱骥回来,亲自控制锦衣卫。

正常的规则是什么呢?采用于谦“十团营”的方案,那就等于认同于谦的历史功绩,就要对“夺门功臣”进行清算。而门达就是“夺门功臣”出身,门达失势,文官集团觉得处罚太轻,继续对门达进行新一轮弹劾,目标直指“夺门功臣”。按照先前朱见深留中不发的处理态度,肯定不行,必须给一个明确的态度。

朱见深单独召见了内阁首辅李贤。

朱见深问:“阁老,京营整顿,可有进展?”

李贤心里还纳闷,这个事情应该直接问孙继宗啊,问内阁干什么?“回皇上,京营整顿已按十团营法,清理积弊,臣估计,近日就会有结果。”

“好!于谦创的十团营法,若能让京营重振雄姿,朕心才能稍安。”

“皇上,臣听说,会昌侯用于谦十团营法改建京营,屡遭非议,处处受阻!”

“怎么非议?怎么受阻?朕也想听听。”

李贤说:“十团营法,打乱了现有建制,一些人面临降职,一些人面临解职。这都在其次。主要是人心浮动,以为要借着整顿的名义,为于谦翻案?”

朱见深问:“为于谦翻案?于谦之案,怎么会人心浮动?”朱见深这是明知故问。

李贤说:“皇上,臣斗胆陈奏。于谦之案,时至今日看来,或有瑕疵,于谦有罪,或罪不至死……”这是李贤第二次在朱见深面前,表达出要为于谦“鸣冤”的态度。

朱见深大怒,说:“李阁老,朕念你是朝廷重臣,又有先皇重托,怎么会一而再,再而三为罪臣于谦说情。是何居心?”

李贤跪地,说:“皇上明鉴,臣之忠心,犹如皓月当空,清清白白。于谦此人,于国有功。于谦此案,于臣……于臣如鲠在喉啊!”

朱见深怒意稍解,“李阁老,起来说话。朕也没有怪罪你的意思,只是此事干系重大,时光境迁,千丝万缕,朕也不好办!”

李贤起身,拱手说:“皇上,事在人为。公道自在人心,皇上即位以来,内外一片清明之迹象。不光是臣,是很多人,都盼着皇上革故鼎新,重塑大明河山!”

“朕不是不想有所作为,只是昔日父皇南宫回銮时,有拥立之功的大臣,现如今都执掌朝廷权柄。即使如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奸人伏诛,但大多数臣子,仍是忠于大明。朕,不想过多折腾!”

“请问皇上,何为拥立之功?”

“这些人砸开宫墙,推举父皇重新复位,这就是拥立之功啊!”

“请皇上明鉴,昔时,郕戾王病入膏肓,不久后即归天;即便这些人不砸墙拥戴,皇位仍然回到我英宗皇帝。何来拥戴之功?依臣看来,他们完全是乱政!应该治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