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狂生李东阳参加殿试70(2 / 2)

“深谋远虑,运筹帷幄,就这个意思。哎,还是差点意思……这天大的机会,你只给我谋个守备去立头功,放着平定广西的大功劳不要?”

“不要见着肉就去吃,自己有没有消化能力,得掂量掂量!京营派不出人来,必然从地方派。从地方派,粮草补给必然扯皮,军务也会扯皮。仗好打,军不好行!凭你这榆木脑袋,不等到广西,就得饿死在路上!”

“那我只管打仗!”

“对,你就照爹说得来!”

会昌侯孙继宗也没有太大主意,暗里靠刘永诚给他参谋,明面儿上都推给兵部。吏部尚书王翱很有想法,但要听李贤的意思。最后,兵部、吏部都得看李贤意思。

内阁李贤、陈文、彭时和吏部尚书王翱,在一起拟定调外任名单。

调外任,对吏部来说很简单,地方实缺非常多,无非就是远、不远;好、不好。远,就是广西、云南、贵州;不远,就是河南、湖广、山东。好,就是江西、浙江、南直隶;不好,就是军卫。所以,最差的,就是广西军卫。把门达、郭英等人安排到广西、贵州军卫,大家都没有意见!把钱溥安排到广东当知县,这属于中等。既不是最差,也不是最好,各路言官和翰林,都没有话说。刘聚安排到广西军卫,已有刘永诚提前运作,也没有问题。主要问题在于,李贤主张,要把王伦信口开河提到的人,特别是钱溥口中的“名单”,都要调整。这些人没有被刑部定罪,也没有被皇上降旨处置。

五品以下官员调用,本来就在吏部的权力范围。但李贤要调整的名单中,包括钱溥“名单”中的兵部右侍郎韩雍,这是正三品。正三品,吏部只有建议权。

吏部尚书王翱第一个反对,说:“阁老,其他人等,我无异议。只是,这兵部右侍郎韩雍,前已举荐为广西剿匪人选。此时,应在全力谋划。这调整,恐怕不妥?”

李贤不紧不慢地说:“王大人所虑,有一定道理。但区区广西匪患,何人不能用,非韩雍莫属了?我也是吏部出身,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韩雍能被钱溥主动陈奏,期间款曲,又是你能我知?”李贤不但以首辅职位身份压着王翱,现在还以前吏部尚书的专业身份压着王翱,王翱只能搬出皇上,说:“此事,还是请示皇上为好!”

李贤说:“王大人,三品以上官员升降选用,吏部、满朝文武都有举荐的权力。你我,在场的各位,都不例外。再说,皇上已有明旨,要整顿吏治。德才兼备者,升用,重用!德不配位者,即便有才,也不能用。”

王翱还不同意,说:“韩雍此人,满腹才华,这搅进钱溥的供词里,多半是钱溥一厢情愿。如果调韩雍外任,倒无不可。不妨直接调韩雍去广西布政司,提前打前站,好为他日剿匪做准备。”

李贤还是不依不饶,说:“王大人,我朝岂是人才凋敝,无人可用?广西剿匪非韩雍,再无他人?”

王翱一时语塞,李贤怼他,吏部选人无能。陈文早就想收拾韩雍,在陈文看来,不用怀疑,韩雍就是钱溥一党。“李阁老,王部堂,官员升降本就是常事,韩雍这三品侍郎的任用,我们提个用法,让皇上定夺便是。都是各尽职守,为皇上分忧,何必动气?”

李贤说:“我可没有动气!你看看,王大人吹胡子瞪眼睛,他才生气了!”

王翱当然生气,这么大事情,这么重要的人,李贤强行决定,把他这个吏部尚书置于何处?王翱说:“陈阁老言重了,怎么会动气?李阁老老成谋国,人事安排,应该有他的道理。就如你所言,让皇上定夺便是。”

四个人,李贤是首辅加吏部尚书衔,陈文兼任吏部左侍郎,彭时兼任吏部右侍郎,只有真正的吏部尚书王翱一人坚持,没用!最后拟了一份包括调整韩雍的名单,上呈给皇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