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以母妃为尊,不可46(1 / 2)

武将们默不作声,刘永诚对李贤说:“阁老,诸位大人,他们都是糙汉子,你们别往心里去。哎呀……我又得尿了……你们继续,继续……”

刘永诚走后,局面静默,将领们被监军太监揭了短,有些尴尬。孙继宗只好说:“阁老,各位大人,还请继续讲,我们大伙儿,洗耳恭听。”

而刘永诚的话,也是给李贤亮耳朵,按皇上明面儿意思,只整顿,别搞其他事情。不过刘永诚也没有得罪这些文官,还偏向他们说话。于谦的事情,他也说了一反一正两面话。

东侧的文官都等着李贤,看接下来怎么搞。李贤思索片刻,决定按原计划,“诸位,自皇上即位以来,朝政一片清新之气,正是清除各种沉疴痼疾之时,也是我等尽献忠言之时。仍如我方才所说,京军之疾,在建制,不在人、事。而于谦之十团营法,也是在法,不在人。建制之弊,必须脱胎换骨。如果我等仍计较个人得失,又被于谦之名掩盖良法,京军整顿,恐怕要旷日持久。”

听李贤这么说,这些武将心里稍微好受些,错都错在制度,不在他们个人。

“还是阁老讲得通透!京军要改!说实话,我在京掌军,面对这些小杂碎,我无所谓。要是皇上派我出征,带上这些小杂碎,我心里都害怕。刀不能抗,枪不能举,上了战阵,就是送人头!”这话说了他们的心里话,不打仗,大家都好,要真打,靠不住!

李贤说:“改建制之法,如果诸位有疑虑,就由我来提。各位愿署则署。”

孙继宗表态说:“你们谁不愿意联署,站出来!贪功冒响比谁都快,谁要是不来联署,这方案上呈当天,我就参你们一本!”

“愿意!愿意!”

李贤说:“既然各位赞同,我就回去拟个成案,再请各位联署。”孙继宗他们都说可以,突然,兵部侍郎韩雍站起来说:“阁老,诸位,建制之弊,不得不改!但是,缺员、占役、失伍、甲仗破损,等等诸事,也要有良法。皇上既有整顿京军之意,我等何不一鼓作气,旧病新疾,一朝祛除。”

韩雍一没有领会李贤的真实意图,二没有体察现场的气氛。李贤得知朱见深对郕王妃母女的批示后,他又想借此机会上呈于谦的十团营方案,试探皇上朱见深对前朝人事的底线。这个意图,陈文彭时马昂应该明白,韩雍没参透。现场的情况是,李贤以“弊在建制不在人”为名,争取到五军都督府的认可,瞒天过海,上报方案。

“我说侍郎大人,你是专程和我们哥几个过不去?你在地方、在边镇,我等可是没说你一个不字。即便你到了兵部,我等也是全力配合工作,丝毫没有怠慢。按你这意思,这京军,都是我们哥几个的不是?”

一下子,兵部侍郎韩雍又和五军都督府的将领吵起来。但,这一次,刘永诚却没有过来调停,他巴不得有人把这些“恃功而骄”的侯伯军爷,吊起来,瞅准软肋打!

韩雍说:“多说无益!建制之弊,自有李阁老去提!其他各项顽疾,自有我来上奏!各位,不必联署!我韩雍,一人做事,一人当!”兵部尚书马昂也想劝韩雍,“韩大人,一项一项来,不如等李阁老的方案上报,得到皇上圣意后,再行其他各事。”韩雍说:“兵者,国之大事!更何况,广西匪患,日盛一日,正是朝廷用兵之时,韩某,等不了!”随即,拱手,“诸位,告辞!”独自一人拂袖而去。

孙继宗赶紧打圆场,“韩大人,真是快人快语。还是按照刚才说的来,李阁老写了成案,我们都联署,我第一个签字。”“可以,可以!”会议就这么结束,阁臣陈文,全场没说一句话。

由会昌侯孙继宗挂名领衔的“京军整顿方案”上报给皇帝,朱见深大感意外。联署的都是在京文武要员,竟然拿出一个“于谦之法”。对于皇上来说,于谦之法,优劣与否,都在其次。如果否定这个方案,朝臣可能以为他对前朝旧事“心存芥蒂”。如果认同这个方案,朝臣可能以为他要为于谦翻案。那么,前朝的旧案能不能翻呢?

朱见深决定和李贤再交流一下,“王伦,去请李阁老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