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刑部尚书办案有技巧29(1 / 2)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以凉德,嗣守祖宗大业,先后二十有二年矣。图惟治理,夙夜靡宁,恒惧不终于治,有孤先帝付托之重。乃今遘疾弥留,殆弗可兴,夫生必有死,人道之常,虽圣哲所不免。但继体得人,宗社生民有主,吾虽没世,复何憾焉。长子皇太子见深,仁孝明达,夙德天成,宜即皇帝位,中外文武群臣,其同心佐理,以终予志。丧礼,悉遵皇考遗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毋禁音乐嫁娶,嗣君继承为重,婚礼不可过期,百日外,有司请行,毋得固违。宗室亲王,藩屏是任,不可辄离本国,各处镇守总兵巡抚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员,严固封疆,安抚军民,不许擅离职守,闻丧之日,止于本处,朝夕哭临三日,进香遣官代行。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及各布政司七品以下衙门,俱免进香,诏谕中外,咸使闻知。”

李贤收拢圣旨,众人一起回答:“谨遵皇帝遗诏!”众人又跪在地上,接着哭。李贤扶着跪在地上的皇太子朱见深说:“殿下,还请节哀,爱惜身体,以国为重。”朱见深继续哭,后宫妃嫔继续哭。李贤离开乾清宫大殿,百官各自按照情绪,有的哭天抢地,有的低声抽泣,有的诉说历史,有的喊冤叫屈,总之,断断续续哭了几阵,也都各自散了。

宣读遗诏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确定了继位之君,人心稍安。

当夜,礼部为大行皇帝准备大殓事宜,布置灵堂供奉。皇太子朱见深和众皇子皇妹,后宫妃嫔都来守灵。钱皇后沉默不语,周贵妃好几次想去哭一阵,都被礼部尚书姚夔阻止了,“贵妃娘娘,丧仪有序,当哭则哭,当跪则跪,当拜则拜,不可逾礼。”她们只能在一边,为朱祁镇多烧化些纸钱。

守灵的这一夜,王伦交了一个朋友。锦衣卫都指挥佥事门达亲自在乾清宫值夜,遇见了无聊偷偷出来溜达的王伦。二人互相认识、知道,但从来没有说过话,因为从来没有过交集。门达先开口,“王太监,外面儿可冷,您还是殿里伺候吧。”王伦第一次被人叫王太监,有些不好意思,笑着说:“指挥使大人,小的还不是太监,只是小小的监丞。”门达也笑着说:“公公谦虚了,高升大太监,指日可待。我啊,也不是指挥使,虽然掌卫事,但也只是小小的都指挥佥事。”二人相视一笑,王伦抱拳说:“大人先忙着,小的要进殿伺候了。”门达说:“公公请便,如蒙拨冗,一起喝茶。”王伦说:“好说,好说。”

有个小插曲,广西何勤的书信到了京城,而何勤的儿子何青已启程返乡。书信辗转到了东厂提督尚铭手里,尚铭拆了书信一看:两广匪患,症结在盐!要想彻底解决,必须斩断盐商和地方的利益勾结。书信中指名道姓,写了广东盐商和地方官勾结的事实。还提出了要对现行的盐法进行改革,革除弊政。让儿子何青向皇上死谏!

尚铭不关心何青会不会死谏,只是觉得事关重大。原本应直接上交给皇上,现在皇上驾崩,他又不能直接给皇太子,他就把书信以“乡绅建言”名义,转呈给司礼监太监牛玉。牛玉看完,也觉得此信不能隐瞒,又转给内阁。而李贤、陈文和彭时三个阁臣,看了何勤的书信,内心毫无波澜。盐商勾结地方官,司空见惯,但没有实锤的证据,仅凭一个当地乡绅的只言片语,吏部、刑部、户部谁也不会出手。而盐法改革这种事,早就有大臣提出,并有各种方案。但革故鼎新,历来都是新君该干的事。李贤对牛玉说:“广西乡绅爱国忠君之心,我等钦佩。但这是私人家书,内阁不便保管,还请公公物归原主。”牛玉回答:“就按李阁老意思办,物归原主。”

针对两广的匪患、盐荒问题,根据太子前些日定的方向,结合陈敬等地方大臣的奏章,兵部拟定了详细的先抚后剿方案。

第一:令广东方面官,勒令广东盐商,必须在二月底把额定的盐送到广西;并筹备粮草,抽调一万兵马备用。

第二:令广西桂林府、梧州府、浔州府、平乐府、柳州府,在朝廷大军未到之前,不得盲目行动,各安其境。发侯犬等各路头目的首级悬赏布告,伺机促成内乱。

第三:在京各官,推举武将上报,选调京军,出兵两广,务求一击全歼。

而朱翔针对沈南枫的构陷,并未引起内阁注意,刑部没有受理,吏部也没有受理。督察院则以“事实不清”为由,回文令查清再报。兵部的方案到了文华殿,很快被准允,并发往广东、广西。就在朝廷决策的时间,侯犬已酝酿了更大的计划,沈南枫也被朱翔强令关进大牢等候旨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