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章 新的淘金者(求收藏求月票!)(1 / 2)

随后几天,杨立组织人手,继续去森林里砍树制作简易的淘金箱和溜槽板。

磨刀不误砍柴工,淘金盆的效率实在太低,他和麦克一样,都不想让自己赚钱的速度变慢……浪费时间就等于少赚钱,少赚钱就等于亏钱啊!

令他欣慰的是,刘河生这老哥对自己的木匠手艺其实还是谦虚了,在他的指挥下,众人合力,只花费两天时间,就做好了六个达到杨立要求的淘金箱。

有了新的淘金工具,杨立将三十六个淘金者分成六个小组,每天八个小时,不停在河床附近收集金砂和金片……往往一天就能弄到60~90盎司黄金!每隔两天还能发现大块的狗头金!

这简直太让人上瘾了!

一盎司黄金差不多就是20美元,而现在一个美国东部普通工人一天的收入也就几十每分,这波直接赚麻了!

4月底的时候,淘金工人们一共收集到的黄金,突破了3700盎司!

杨立信守承诺,每天都会把淘金工人们收集到的金砂记录在册,并且当众宣读。

他给了工人们两个选择,要么自己随身保存黄金,要么交给公司保管,离开时收取百分之一的管理费,就能一次性取现……所有人都选择了后者。

相比自己随身携带,还不如付出一点代价交给公司保管,图个安心。

这其实是杨立在为以后成立银行做准备,他十分清楚只有掌握金融杠杠,才能撬动更多资源。

每一个做大做强的商人,从来不会光用自己的钱,而是用别人的钱,成就自己的事业。

当然,现在办银行还早得很,但是可以先在小团体内部进行尝试,积累经验。

除了淘金,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杨立还办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上课。

每天下午三点,他都会给华工们上两个小时的课,教他们简单的英语对话,教他们简体汉字和算数,教他们这个世界的格局和大势。

最主要的是,告诉华工们满清朝廷的无能和腐朽,告诉他们自己头上的辫子是被征服的奴隶标志,告诉他们明末清初那点事,说服他们主动剪掉辫子,然后就在加利福尼亚扎根,以后把家人也接到这边。

杨立的口才还可以,加上“我大清”的各种操作确实阴险毒辣畜生不如,所以十八名华人最后都选择剪掉了头顶的辫子,算是表明了向杨老板靠拢的决心。

这一步对于杨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继续留着辫子,就说明他还是大清的顺民,还希望“衣锦还乡”,这样的人是不值得他信任的,即便他们跟自己拜了把子。

当然,剪了辫子的华工,也不是意味着他就完全跟杨立一条心,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想法,奢求所有人心往一处想,那是不现实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