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新的可能性(1 / 1)

之前的新同事王忠还没干半个月就跑路了,让我大感震惊的同时,他还给我留下了新的人生可能性:考公。

由于我每天怀着沉重的心情去上班,总是觉得在南门上班有着一种本能的厌恶感。就像网上段子说的那样:你在体制内上班,你会觉得工作没什么意思;但是你要是出来打工,你会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

虽然过于极端了,但是当时每个月领着微薄底薪的我,确确实实已经厌烦了那样的生活。每天坐地铁一号线,看到“高新”、“世纪城”这些站点一到站就一窝蜂地下了一堆打工人的时候,我是真的感觉到自己就仿佛旧社会里的矿工,到站了就要下车挖煤。

生活继续这样索然无味着,由于杨转的思想多多少少对我也有点影响,我也开始幻想婚姻会不会给我平淡而又苦闷的生活带来点新的变化。与此同时,我每天在公司电脑上依然在看着一些“考公上岸”的故事,心中不免有些羡慕,因为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正是我向往的。

那时候很想考进那种“片警”的工作,觉得既体面,生活又很规律,最重要的是没有烦人的业绩考核的压力。我跟一般年轻人向往的不一样,我不喜欢颠沛流离的生活。我喜欢在平淡的日子里,平凡的岗位里过出自己的精彩。

我从小的愿望就是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将来娶一个不漂亮也不丑的老婆,生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儿,做普普通通的工作。等子女长大后,我也要退休了,我就去德国慕尼黑生活,在那里继续看我热爱的拜仁慕尼黑的比赛。

然而这样的生活却是很难实现的,至少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随着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摸鱼,开源证券的领导成总找我谈话了。谈话主要内容就是对我每天到点就下班很不满,让我多把心思放到业绩上。我心中暗诽:“2800的底薪,我人来上班就已经算是对得起这份工作了,还要怎么样嘛?”

我当时就说:“没有哪一个矿工是因为挖矿又快又好就当上了矿主了的。”说完后我明显看到了成总脸上微妙的表情变化。其实当时我已经离被淘汰不远了,但是我并不珍惜这份工作了。2800的底薪,还没有公积金,早就厌烦了。

其实我对证券行业的幻灭还有其它的原因。差不多2020年3月份的样子,组长杜星安排我去融创公司的成都总部办业务,实际上是融创公司办工资卡,让我顺便看能不能给员工开通证券账户。

去了才知道,来现场的竟然还不止我一家券商。还有中信建投,光大证券,广发证券的,都是名头响当当的券商。

中信建投的同行更是厉害,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经济学专业,光大的同行也不赖,毕业于汕头大学,合着里面就我一人是读了大专就出来打工的,顿时自惭形秽。

虽然毕业于不同院校,但是我们工作本质都是同一种工作,我倒是还想得通,就不知道拉下面子去忽悠客户的他们心里怎么想,会后悔当初高考填的志愿吗?

从那时候我就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的百分之99的工作,其实门槛都不高,培训个大半个月基本都能做,而且本质上都是“打螺丝”的熟能生巧的工作。一般的文科性质的专业,基本也不太会用上所谓的“专业知识”,现在的大学生的文凭含金量是微乎其微的。

当时能意识到这点的我,已经逐渐接触到社会的真相了。

毫无意外,我们那次出差,没有办到一个客户。更毫无意外的是,他们也没有忽悠到一个客户。明明是名牌大学生,竟然也和我一样,干一些毫无技术含量,甚至说用不上智商的销售类型工作,我当时心中不由得一阵悲凉。如果我当年也是读了个二本或者三本,估计也和现状差不多。

差不多到了五月份,我在网上找到了可以“买户”充业绩的方法,自己花钱买了许多“假客户”,准备来个最后一搏。同时自己也在留意考公的一些培训班什么的,不懂的事情也去咨询王忠,我对体制内稳定的生活也充满了向往。那段时间的我认为自己的生活还是充满了可能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