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闲聊特供81(2 / 2)

他们也抽不起中华烟,不是说工资不够,而是没有那么多的烟票,每个人也是养着一大堆家人,还要照顾不少的亲朋好友,现在可没有特供。

特供这个名词是来源于这几年,只是还要二十个月以后,全国各地都进入了一个十分困难的时候,才出现的。

1960年11月9日,上面转发了枢密院副秘书长齐燕铭同志,在1960年7月30日拟订的《关于对在京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份子在副食品供应方面给予照顾问题的报告》。

上面在转发的时候,做出了一个小小的改动,把报告中的“在副食品方面给予照顾”几个字,改为“特需供应”,从此“特需供应”成了一个神秘而令人妒羡的词语。

又过了一年以后,上面再一次发文,把“特需供应”详细的分档,1、对于下列人员,除按照居民定量供应以外,每人每月再供应糖1斤,大豆3斤。

科学研究机关九级至八级研究人员;工程技术界十级至八级工程技术人员;医务界十二级至九级医务人员;出版界九级至八级编辑人员;新闻界十三级至十级编辑、记者;文艺界十一级至九级文艺工作人员;高等学校九级至八级教学人员;中等专业学校七级至五级教学人员;中等学校四级至三级教学人员;小学一级教学人员;党、政、群、厂、矿、企业、学校十七级至十四级行政干部。

这个就是“特供”人群的起步档,莫斌同志这个17级正科级干部,也就是勉强摸到了门槛。

很多抬杠的朋友们看清楚,小学一级教学人员也是享受特供的,虽然三大爷阎埠贵不是一级教员,但是从这里可以看出来,那时候教师的收入绝对是高水准的!

干脆的水一下字数,把整个文件给大家看一下,也了解一下神秘的“特供”是怎么回事,到底每个月多了什么东西。

2、对于下列人员,除按照居民定量供应以外,每人每月再供应肉2斤,鸡蛋2斤,糖1斤,大豆3斤,纸烟2条。

科学研究机关七级至三级研究人员;工程技术界七级至三级工程技术人员;医务界八级至三级医务人员;出版界七级至三级编辑人员;新闻界九级至四级编辑、记者;文艺界八级至三级文艺工作人员;高等学校七级至三级教学人员;中等专业学校四级以上教学人员;中等学校二级以上教学人员;全国人大在京代表;全国政协在京委员;枢密院各部委正副司局长,枢密院参事;民主党派在京常委;党、政、群、厂、矿、企业、学校同上述行政职务相当而又名义不同,或者行政级别在十三级以上的其它人员。

这个就是高干的划分了,也就是行政级别13级以上(含13级),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又扩大了一些范围。

3、对于下列人员,除按照居民定量供应以外,每人每月再供应肉4斤,鸡蛋3斤,糖2斤,大豆5斤,甲级烟2条。

科学研究机关一级、二级研究人员;工程技术界一级、二级工程技术人员;医务界一级、二级医务人员;出版界一级、二级编辑人员;新闻界一级至三级编辑人员;文艺界一级、二级文艺工作人员;高等学校一级、二级教学人员;全国人大、政协在京常委;枢密院各部、委正副部长、正副主任,最高法副院长,最高检副检长;全国人大、政协副秘书长;民主党派中央主席、副主席;党、政、群、厂、矿、企业、学校同上述行政职务相当而又名义不同,或者行政级别在七级以上的其他人员。

实行本办法后,1960年11月9日发字927号档中第二类和第三类供应人员,即改按上述标准供应。

文件中第一类人员,除按原定标准供应以外,每人每月增加供应大豆5斤。

有了特需供应人员,随之就出现了特需供应商店,特需供应商店秘密而神秘,一般百姓只知道其存在,不知道它在什么地方。

东华门的特供商店,只供给行政8级以上干部,也就是副部级以上,低一些的司局级干部往往要通过领导代买。

“物资特供处”的产品,品种包括从国外进口的名牌家用电器、手表、香水、呢料、朱古力、白兰地、威士忌、卫生纸巾、珠宝首饰等等。

还有大鹅产的顶级黑鱼子酱、法兰西产的鹅肝酱,在这里只不过是寻常之物,这里的国产名优特新产品也是应有尽有,这样的待遇一直持续了接近三十年,直到89年才结束了特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