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秋日宫围(1 / 2)

秋日里的这场宫围盛宴已经正式开始,廊道的尽头,众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白衣公子孑然一人,他望了一眼殿外朱红色的宫门,有些后悔来这一趟,不知不觉,他好像得罪了整座京都,人人喊打……如果这个时候,丫头站在他的身边就好了,只不过,现在这种场合……

毫无疑问,能够参加这次宫围的要么是世族的名门子嗣,要么是京都名仕俊彦,按理来说,这样的宫廷聚会,栖湖的将军府由薛青河出面,显然更合适,可偏偏来得却是久居春庭湖,向天问长生的小丫头,这到底有什么样的寓意,足够让朝堂的那些老骨头好好揣摩一阵子了。还有,西华门外六公主的出现,会不会是一种“默契”。

此时,宝华殿临廊的木窗被全部打开,嘎吱嘎吱直响,里面并没有龙椅宝座,只有左右两条紫檀木长案上摆满了这个时节最新鲜的果实佳酿,一位老貂寺不知何时出现在最前方的桌案边,他亲手点上一柱清香,然后吹灭明火,这才清了清嗓子喊道:“请诸子进殿。”

本嘈杂无章的大殿廊道瞬间变得井然有序,靖王低敛垂目走在所有人的最前面,大周未来的名流新贵跟着鱼贯而入,都走得小心翼翼,李浪独自低着头故意拖在最后,正好与手持绣春刀的冷艳女子在门前不期而遇。

颜如玉蹙着眉,低声讥讽道:“小侯爷真是好手段,刘宗主雷霆之怒下还能全身而退,今天又在筵席上攀上了殿前高枝,我看待会一定要多喝两杯。”

李浪多走出半个肩膀的身位,头也不回,呵呵笑道:“南郊的那件命案你一眼便能看出与我无关,刘老宗主慧心通明,岂能看不出来,至于攀高枝,我和大人比,还是有差距的,司首年纪轻轻就执掌了北抚司,你的上面就是万人之上的皇上……没有人比你更近啊。”

这句话通俗得耐人寻味,冷艳如冰的女子只气得双唇颤抖,素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的绣春刀,殿内正前方的桌案边,老貂寺此时眯起一只眼,恰恰不合时宜地咳了一声,北抚司的冷面佳人终究不敢造次,悄然卸去一身锐气。

李浪似乎毫无察觉,迈步进了宝华殿,极其不合礼制地选了最靠殿门的一张长案,并不着急落座。

红日当头,宝华殿入门处更是一地金光,刚刚还在殿外侃侃而谈的名门儒生此时出奇的安静,所有人都望向老态龙钟的老貂寺,好似一座摇摇欲坠的老墙,这位几乎将当今天子一手带大的宫人已是风烛残年,但谁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大殿一片安寂,殿的外面秋蝉偶尔鸣叫几声,廊道上出现一顶金色华盖,永庆帝一身素静的大明袍负手而行,托着华盖的几个小太监踩着窸窸窣窣地小碎步,运步如猫,没有半点声响,始终保持着距离。

所有人伏在地上,山呼万岁,永庆帝走进大殿,不顾左右,直至在桌案前坐定,老貂寺这才出声:“诸子平身!”

这是李浪第一次见到了大周天子的真龙面目,给人的感觉就是……平静,如大海深邃、星空浩渺一般的平静,然后,就听见这位皇帝陛下平静开口:“这里不是大明殿,也不用谈什么政事,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过两天就是中秋,朕年纪大了,想见一见你们这些年轻人,顺便和你们唠唠家常……”

永庆帝一边整理了一下长袖,一边望向下方案首的靖王,目光中的火苗一闪而逝,他们是父子,但也是君臣,领蕃六年的靖王再次跪倒,哽咽道:“儿臣拜见父皇!”

“说了今天不兴跪。”永庆帝难得露出慈容,“嗯,胖了一点,胖了好,说明心宽。”

靖王听不出这句话是褒是贬,没有敢起身,永庆帝望着他:“岭南域跨两州,这几年两任布政,州府一级呈上来的奏折就有四十七本,光一个人说你好朕是不信的,都说你好,朕也不全信,但起码你让朕很欣慰。”

靖王偷偷舒了一口气,重重地磕着响头:“父皇仁和天下,儿臣不过是尽本分而已。”

永庆帝点了点头,将目光转向下方左首:“吕太傅近来身子安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