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安陆(1 / 1)

谢平虽然没有名言将前华阴县令收入到自家派系,但也给京城的负责人写了一封信,将华阴县令的事情说了一下,让他可以注意一下,要是有培养的机会,可以拉一把。

西安呈现政通人和,谢平的功劳自然是显而易见的,谢平自己就收到风声说要把谢平升迁调到京城,谢平却收到了一封来自浙江余姚赋闲在家的大伯谢迁的一封信,说谢平现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谢平自己也感觉自己还年轻,还没必要这么早就进京城,和那些爷爷辈的老狐狸一般的老前辈打交道,不如再在地方转一转。谢平也有自己的想法,正德皇帝没有子嗣,驾崩后,杨廷和等一班老臣迎立了湖北兴王世子朱厚熜为皇帝,也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嘉靖道君皇帝。

朱祐杬(1476年7月22日-1519年7月13日),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1487年7月30日)受封兴王,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1494年10月16日),到封地湖广安陆州(今钟祥市)就藩。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1519年7月13日)薨,明武宗赐谥“献”。正德十五年四月初三日(1520年4月19日)葬于显陵。其子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后,想追封父母为皇帝、皇后,大臣不准,此事从1521年一直争论到1524年,史称:大礼仪之争。最后朱厚熜获胜,追谥其父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庙号睿宗;其母蒋氏为慈孝献皇后。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嘉靖帝是明孝宗之侄,明武宗堂弟,兴献王朱祐杬次子,袭封兴王。

由于武宗死后无嗣,因此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在位时间在明代皇帝中仅次于其孙子明神宗万历帝,

嘉靖帝在位早期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后期虽然好道教,不侍朝,然而依然牢牢掌控着朝廷官吏,可以称得上是位有作为的皇帝,而非影视剧情演绎的那样昏庸无能。嘉靖帝在位期间巩固了明代的统治,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奠定了基础。

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嘉靖帝驾崩,享年60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于BJ明十三陵的永陵。

从嘉靖皇帝的生平可以看出嘉靖皇帝很聪明,没有经过系统培训从一介藩王世子直接即皇帝位,却能开创嘉靖中兴,后期也能牢牢把控朝廷,说明嘉靖皇帝很有当皇帝的天赋,谢平很想去湖广安陆州去见见这位兴王世子。

谢平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说想去湖广布政使司,家里的父亲和大伯都是官场上的老油条了,接到谢平的信后就猜到谢平想接触兴王府,就回新给谢平直接说道,以谢家的现状,只要谢平正常发展,完全可以进内阁,没必要弄险,接触藩王,走从龙之路。

谢平会给家里大伯一封信,着重说了自己要去湖广的决心,同时还说自己会注意分寸。把信寄走后,谢平心里忐忑的等着回信,因为现在士大夫有一种风气,怼皇帝是政治正确,虽然大家都是暗地里争取皇帝的好感,但在面上都是以直谏皇帝为荣的。

就这样过了半个月,谢平也没有接到家里的信,但却有一个新的好消息打蒙了谢平,王莹最近感觉不舒服,没有精神,嗜睡,谢平就请了大夫来诊脉,老大夫诊完脉后就对着谢平恭喜到说夫人这是喜脉,刚半个月,月份还浅,注意别劳累,夫人身体很健康,不用特意滋补。大夫很开心,因为这两年谢平励精图治,西安大治,百姓生活好了,都很感激谢平,如今诊出谢平后继有人,大家都替谢平感到高兴。

谢平在送走大夫后,就将这个好消息写信送回浙江余姚老家了,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又在西安呆了三个月,王莹的胎稳住了,谢平也收到了朝廷的调令,调任湖广布政使司安陆州知州兼任兴王府长史。

谢平收到这个调令就知道家里还是接受了自己的意见,谢平安排人先是把王莹送回浙江余姚老家,让她在老家养胎生产,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在家里养着,等能够启蒙上学时让大伯启蒙。省的最近几年跟着谢平来回跑,每一个安稳的环境。

安排好王莹后,在家里赔了她半个月,谢平就带着张鹏去湖广安陆州上任去了,谢平对这次的湖广安陆之行还是和你看中的,那个穿越者没有雄心,如果能够教导好少年朱厚熜,也许后面会改变好多事情,谢平对此抱有很大的期望,计划好这次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兴王府长史上,教导好年幼的嘉靖帝,而安陆州知州就很容易了,谢平这已经是第三次担任州府长官了,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了,经验满满。可以说治理好安陆就是小事一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