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华山上(1 / 1)

晚饭的时候,华山众弟子和谢平带来的张鹏等下人随从都是在饭堂吃的,华山众弟子就像过年了一样,晚饭格外的丰盛,而谢平王莹岳不群宁中则四人一桌,在旁边的厅中吃的,这个饭厅是之前华山剑气之争前的华山一众长老用餐的地方,而现在却是空置的,平常岳不群和宁中则也是和弟子一起在饭厅吃,现在谢平来了,自然不能和一众弟子混在一起吃,就重新收拾一番这个偏厅,用起来了。

这一顿宁中则和王莹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从这场景可以看出两人聊的很融洽,这也不奇怪,别看宁中则是一个江湖人,但跟随岳不群这些年也没少读书,不比一般的大家闺秀读的少,更有一般的大家闺秀没有的一股英气,让人很有好感。而王莹也是标准的大家闺秀,出身书香世家,自然涉猎颇广,两人颇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这边岳不群和谢平也是连连举杯,交谈不断,从四书五经聊到了道家经典,从道家经典聊到了江湖秘闻……

岳不群刚看到谢平时就知道这位新来的知府是有武功的,但是练到了什么层次就说不好了,通过今天这一番谈话可以看出谢平的武功造诣很高,年纪轻轻的武功就不在岳不群自己之下了,这就让人感到敬佩了,不仅是文进士,武功也这么高,让人很意外。

而岳不群的表现也让谢平很意外,原本以为岳不群会是一个比较虚伪的人,但是通过这番见解,岳不群这个人还是有一定的正义感的,看来平时所作所为虽然有一点心机但还是发自内心的,后来发展成书中写的那样,是被现实中华山派兴旺无望给刺激的,所以就不择手段了。

他,岳不群,在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之际,接管门派。然而敌人的虎视眈眈、弟子的不成器让他不得不游走在光明与黑暗边缘寻求逆袭的机会。但是,在争权夺利的过程中,他逐渐迷失了自我,底线和良知也一步步的丧失....

最终变成了书中那个人人喊打的伪君子。

在岳不群的上一代,华山派爆发了著名的“剑气之争”。经过你死我活的内斗之后,“剑宗“一脉被逼走下野,岳不群所承接的“气宗“一脉也从此人才凋敝。华山派从此由盛转衰。

剑气之争是源于当年华山弟子岳肃和蔡子峰去南少林偷偷默背了《葵花宝典》之后,发现各自所记的一半对不上号,各自认为自己所记才是正宗,由此分化出了剑宗和气宗两个派别:剑宗主修剑术,内力为辅,气宗则正好相反。

从表面上看,剑气之争是两个派别关于武学理念上的分歧。但实际上,剑宗传人封不平、成不忧可以偷学气宗武功。岳不群也可以让门下气宗弟子学习思过崖上的剑宗武功,甚至不惜自己盗取辟邪剑谱偷学别派武功——或者说剑气之争的由来便是从岳、蔡二人偷学别派武功开始的。

在原著中,作者也借由泰山派的一个道士之口讽刺了剑气之争的本质:【气宗的徒儿剑法高,剑宗的师叔内力强,这到底怎么搞的?华山派的气宗、剑宗,这可不是颠倒来玩了么?】。由此可以看出,所谓剑气之争本质上还是源于权力之争。为了权力,随时可以把自己的理念、原则给推翻。与其说岳不群是伪君子,不如说在权力斗争下,所有人都难以幸免。

而当华山处于衰落和危难之际,本该是同门中人尽弃前嫌,共同对抗外敌之时。但现实是什么情况?为了争权夺利,封、成二人身为剑宗后人,不惜投靠外敌,借助嵩山来清剿气宗门派。

可以说,岳不群自接任掌门之日开始,“光复华山”的使命便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诸如青城和五岳这些著名山脉已经全部被武术门派所占据。

在当时,几乎所有的大门派都依附于名山,而创收途径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其一为通过兴建宗教机构来收取信徒的捐献,其二为自己经营的地产所带来的田租,其三便是通过教学授徒,而富有的门徒对于母派的回馈也是一项可观的收入。

但是纵观少林、武当以及五岳剑派等各大门派,以华山地势最为偏僻险要,而带来的影响便是交通不便以及不利于农业耕种。所以相比于其他各大派,华山可谓经济最为落后,人丁也最为单薄。

尽管其他门派也有不同程度的内讧,但良好的经济基础依然使得它们能够稳定运行。而华山则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招收的弟子也大多是令狐冲这样孤儿或者穷苦子弟。

从原著中也可以从一些侧面描述推断出华山的经济窘境。在当时,门派通常也会收取费用,帮助履行维护一些地方治安的职责。但对于华山派来说,区区田伯光一个淫贼,就值得岳不群和宁中则夫妇亲自出山。这对于嵩山这样财大气粗的门派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事。

根据书中所描述,当华山派去福州硬是凑不出路费,还得靠林平之自掏腰包也可以看出华山派的实在是经济状况堪忧。当初岳不群收取收林平之固然是为了辟邪剑谱,但也有借助林平之背后的金刀王家来缓解经济窘境的意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