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议论37(2 / 2)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因武宗无子,内阁首辅杨廷和等人决定迎立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为帝,即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后,张璁以“大礼议”事件中维护明世宗的利益而骤然崛起。他提出“革弊更新”的政治改革主张,并在明世宗的支持下付诸实施。改革内容包括整肃朝政、裁减冗官、革除弊政等方面。同时,张璁在吏治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整顿和改革,他制定了《考察京官制》《考察外官制》等一系列考察官员的制度,并对贪官污吏进行严厉打击。这些措施对于加强明朝的中央集权和吏治清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张璁在位期间,还积极推行文化教育改革。他推行了科举制度的改革,扩大了科举考试的范围,增加了考试内容和难度,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和能力。同时,他还鼓励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推动了明朝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嘉靖十八年(1539年),张璁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死后获赠太师,谥号“文忠”。

桂萼(1470年-1531年),字子实,号见山,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昌府安义县(今JX省NC市安义县)人。明朝政治人物。

正德六年(1511年),桂萼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嘉靖初年,升任南京刑部尚书。嘉靖二年(1523年),改任礼部尚书。嘉靖六年(1527年),加封太子太保。因议“大礼”有功,升任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参预机务。此后,桂萼与大学士张璁、方献夫等人在朝中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满。嘉靖十年(1531年),桂萼去世,谥号“文襄”。

两个人历史上都是大礼议中的重要人物,现在被谢平蝴蝶的没有了大礼议,朱厚熜和内阁没有生出龃龉,没想到两人还是看到了机会,这事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是说世界线的自我修复,还是两个人的本性就是如此。

……

不知是张璁桂萼两人讨论这件事,还有好多人都在讨论,有在酒楼包厢,有在府邸书房,有的在青楼楚馆,甚至还有一些就在酒楼的大堂里呼呼喊喊的议论着。

一家酒楼中,就有两个年轻的书生在讨论着这个事情,扬言要上奏陛下,收回成命,大明立国以来没有这种事情的先例。

“大明养士百五十年,正是我辈匡正陛下的时候了,不能再眼看着陛下误入歧途了,我要上折子。”

另一个接着说“对,我们联系更多的同僚劝谏陛下,不能让陛下一意孤行,上折子要是没有用,我们就去跪门。”

“对,一定要阻止陛下。走我们去联络好友同僚。”

说着就急匆匆的和同伴一起往外走,分开去游说其他人。

BJ的夜,因为这道旨意变得暗流涌动,同意的,反对的,不表态即不同意也不反对的,反正什么人都有,整个京城夜色中好似群魔乱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