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论礼35(1 / 2)

朱厚熜已经登基,明年改元嘉靖,是为嘉靖元年。

谢平谢平向嘉靖帝讲到“礼的起源很早,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夏、殷、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而有所损益,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则日趋完善。”

嘉靖帝听后说道“谢师,这是不是就是孔子所说的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谢平回答道“陛下说得对,正是论语中所记述的那样,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夏、殷二代就有礼的存在,但由于文献记载不足,所以无法被后世完全了解。”“在周代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其下的各诸侯都是真正的诸侯,在自己的国土上就是主宰,而礼则是周天子约束诸侯的手段,同时礼也是诸侯制约周天子的手段,以保障自己的权益。所以春秋战国时礼崩乐坏,周天子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尊贵。”

嘉靖皇帝若有所思的问到“是不是后来就有了法的存在?”

“陛下说的不错,法是礼的延伸,是礼的底线。在儒家看来礼是士大夫、官员、皇帝进行自我约束的标准是没有上限的,而法则是统治庶民的手段,他们挣扎求活,没有必要求礼,只需依法而行就行了,官员、士大夫等如果不能用礼约束自己,突破了底线就会用法来进行惩罚。”

讲到这里,谢平不由自主的停了下来,端起旁边桌上的茶水,喝了一口,润润嗓子,可能是说的时间较长了,茶水都凉了,由于两个人谈话前挥退了旁边伺候的太监,现在就只能凑合着喝凉茶了。

嘉靖帝看到这想叫人进来给换茶,但被谢平拒绝了,接着说道“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礼法已经分不开家了,它既是皇帝约束臣下的又是朝臣制约皇帝的,两相制衡。”

“谢师,说的我大概知道了,如果我想追封父王为皇帝,供奉太庙,能行吗?要怎么做才能说服群臣呢?”嘉靖帝问道。

谢平心里叫苦,来了来了,这不就是大礼议之争的一部分吗。

所谓大礼议是指发生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到嘉靖三年(1524年)间的一场皇统问题上的政治争论,原因是明世宗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为其改换父母的问题所引起,是明朝历史第二次小宗入大宗的事件。大礼议的核心是明世宗能否改换父母的重大争论,即对明武宗遗诏如何诠释的问题,是明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