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立业0947(1 / 2)

赵柳根据秋梅夫妇和阿发夫妇报上来的信进行了整合,又对国情做了细细的分析,开始筹谋出路。

赵柳小时候,家里有来过开明人士,他们谈实业救国的时候,赵柳就在旁边细细听着,后来,因为赵柳爸爸对这些不感兴趣,这些人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再后来,在逃难的过程中,受过几次那些人的救助,赵柳有机会看到了他们的厂,非常振撼,可遗憾的是,他们遭遇了来自官僚等多方面重重阻拦,步履维艰。

赵柳准备开办纱管厂。她思量:这生意有前途,国内出产不多,大部分靠日本货。日货质量好,但是进价贵,成本高。如果我们厂将来的出品能够赶上日货,价又便宜,一定有销路。同时还可以抵制日货。

赵柳的想法不错。首先可以解决生活问题,不致于再仰仗牛大夏。再从民族大义上讲,使民族工业能得到抬头的机会——当时的赵柳是没有这方面想法的。

他们商定后,先做好分工,秋梅夫妇找厂地,阿发夫妇招工人,赵柳筹划资本,将牛大夏送她的金银珠宝全拿去当掉,再用牛大夏的招牌,邀请小康之家的友人们投资入股。这其中吴妈还四面托人,找到不少工人和几位职员。就这样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以四千多元的合资,在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中路创办了不满一百名职工的群益纱管厂。

赵柳筹备开办这个工厂,人头不熟,除了吴妹几个裙带关系的亲戚,社会人士简直可说一个都不认识。因此,除工人班子还算齐全和姓陈的账房先生还能管账外,没有一个得力的助手。几乎全部行政工作,包括进货、推销产品在内,都由赵柳独自担任。还要下车间检查、督工及出外接头,里里外外奔忙。家离厂又远,来回约三小时,换车三次。换第三次车时,只有黄包车。酷暑寒冬也照样跑来跑去,有时还要往返两次,常常深夜才能回家。久之两膝冻红,得了严重的关节炎。若是回家早些,还要料理家务,伺候牛大夏。又因工厂资本不够,资金周转不灵,发薪时真把人急死。

工头还要欺负赵柳是外行,挑拨她和工人的关系,以便从中两头取利。这段时间心里很烦乱。后来,赵柳采取工头也是老板彼此合作性质的对策,工头就不但不作怪而且认真负责了,工人们也知道赵柳是牛警长的外室,且与一般老板经理有些不同,大家努力和她合作了。创办这样一个小小的工厂,若在有钱有势力的人,当然是算不了一回事,可是在既没有经济支援,又无经验与人力的赵柳来说,非常困难,担心它随时倒闭。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牛大夏每每回到东胜街府上,都会赞扬赵柳管理家务有方,有经济头脑。

当时群益厂因为资本不足周转不灵,产品也因无落脚路(即无门路)不能直接推销到获利较高的纱厂去,又因厂方支票为期四十天才能兑现,赵柳资本少不能等待,只能推销给中间商五金字号,价格虽低但可以马上拿到现金。

牛大夏知道了这些情况,看到长此下去厂的前途确实危险,于是他大手一挥,拿来一千元添作资本,还亲自跑关系,拉她到纱厂巨子德荣发的直销处去推销。

为了要像个经理样子,赵柳穿了白衬衫,藏青裙子,黑罗缎衬绒大衣,黑皮鞋,颈项上套一根黑丝带钢笔。她拿了办公皮包和纱管样品,到了走进德荣发办公室时,两旁办公桌上的四五十个职员不约而同地都是西式穿着,或是由于他们从来没有看见过妇女做跑街生意的缘故,把赵柳当成怪物。

赵柳脸面顿时通红,深深感到求人真是件难事。心里虽然有些不自在,难为情,但装着大方而镇静满不在乎的样子。穿过大办公室向东稍转就是德荣发的办公室。好些人在办公室门外过道里坐着等候传呼。

赵柳正要进入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把她拦住,叫她在外等候,轮到她的时候才能进入。当时心里真是有些别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