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1930(1 / 1)

黄老爷走了,他的前半生很励志,可后半生把持不住,犯了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误!差点就家破人亡,临了被自己亲儿子给踢死,真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黄老爷膝下无男丁,出殡时谁来摔盘,族中人争得不可开胶,族长让大太太在侄辈中选一个过继为儿子,一时间大太太忙得焦头烂额,族中的人都觊觎黄老爷的财产,都想尽办法把自家儿子过继给大太太。

有几户人家欺负人家孤儿寡母,大太太已经明确拒绝说他们的儿子年龄都太大了,不合适,他们撒泼打滚的招数都用上,甚至辱骂大太太心怀不轨,要带着黄老爷的财产改嫁,大太太被气得半死!

幸亏莺哥早在黄老爷未咽气之前,就让吴妹偷偷物色合适的人选,吴妹不负重托,已选好族人中品行好的一户人家,这户人家的一女两儿,小儿刚三岁,不大不小,正合适,于是,请来族长见证,正式过继。皆大欢喜,那几户撒泼打滚的人家悻悻地走了。

接下来是办丧事,当时虽然是兵荒马乱的,可是该有的礼仪不能少,一番忙碌下来,转眼百日已过,紧接着就是过年,过完年,白老爷派人上门,问莺哥意见,说:“如今外面战火纷飞,不知什么会打到我们这里,现如今守孝不现实,黄老爷在天之灵也不会怪她,不能早就把婚事定下来?”

大太太是非常同意的,这段时间听闻太多鬼子烧杀抢掠,强奸妇女的事情,这个镇上离广州城一百来公里,随时都会见到鬼子的可能,镇上人心惶惶,很多人家都迁往清远等更僻壤的地方去了。

大太太想莺哥尽早定下婚事,家里大小事情的操持,莺哥一女儿不放便抛头露面,还是要有个男人独当一面。大太太不等莺哥同意,就答复来人:“同意早点结婚。”

来人听后忙回去复白老爷,于是白老爷开始张罗物色适龄男子,因莺哥提前说了:“只要求人品好,脑子灵活,对家世无要求!”

很快,白老爷物色好,让媒婆上门牵线说合,双方相亲后觉得合适,于是选好黄道吉日办喜事,就这样,莺哥仓促把自己嫁了。嫁的后生就是白老爷的族亲,不过却是在五服之外了。

这后生叫白明,刚出生父母就意外身亡了,大哥大姐分别送给人家了,白明太小,送不出去,就由叔叔婶婶养大,叔叔婶婶家还有五个儿子,穷得丁当响,白明感谢叔叔婶婶养育之恩,给地主打工,挣来的钱全部交给叔叔婶婶攒起来,帮堂哥堂弟娶老婆了,他现今二十,一穷二白,自家都吃不起饱,根本不敢奢望娶老婆,偏偏给莺哥挑中。

媒婆给物色了三个后生让莺哥挑,莺哥就相中白明知恩图报,而且他可以常驻黄家帮忙料理家务,这点非常好!莺哥想:“反正嫁谢谁都是一地鸡毛,嫁谁不是嫁呢?!自己足够强大才能幸福。”

莺哥婚后不久,给了吴妹一笔丰厚的嫁装,让她嫁给了白明的堂弟,从此两家人互相帮衬,小日子还算平静。

只是天下不太平,听说鬼子已经到了邻镇,莺哥盟生搬家的念头,大家一合计,与其等鬼子来到被抢光,还不如早点收拾好细软相互扶持着搬到清远山区去。

莺哥又打听到白老爷早已遣散家丁,听说一家人去了南洋。于是众人马上行动,收拾好细软,趁着夜色出发,一大家子向着连州出发了。白明的堂哥们不愿意走,担心去到那么穷乡僻壤会被饿死。所以只有莺哥夫妇、吴妹夫妇、大太太携小翠、二姨太、继子以及两个丫鬟。人虽多,都是老幼妇儒,一路上慢吞吞的,既要担心人身安全,又要担心财产安全。可累坏白明和堂弟了!

莺哥她们一行人能如愿到达连州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