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袍-天元道圣(2 / 2)

话音刚落,一中年男子携方才两书童踱步走来,质问道:“你这老头竟敢直呼叶老名讳?倒是嚣张。”

那小书童对着中年男子说道:“师尊,就是他,不知使了什么妖法,抬手间便将我们一行人全部囚于原地。

老者依旧朗声道:“今日证道,我无心伤人,还请叶云天出面一见。”

中年男子见自己被无视,怒目回道:“见叶老?也得看你有没有这个资格。”

说罢,抬起双手,霎时间风卷残云,天生异象。

在场众人尽数为其所震惊,修为正三品以上才有引动天象之力,能以道法生出如此动静,只怕已是从二品半仙,在坐无不惊讶。(境界可参考卷二,武圣)

一旁的青忧自然已经被吓得哆嗦:“老道,我以为那叶云天所谓仙人在世是吹的,没想到徒弟都已成仙,咱们要是现在下跪求饶?还来得及吗?”

老者回头看了看青忧,笑道:“小子,仙人而已,诛了便是。”

说罢,老者飞身,一步步靠近中年人身旁,只见残云消散而去,老者脚步所到,异象皆无。

每走一步,中年人都感压力骤增,待到两人靠近,只隔几个身位时,中年人已然说不出话来,扑通一下跪倒在地。

“陶明渊,手下留情。”一白发老人赫然从天际飞来。

这时众人才明白,眼前老者,正是十六年前突然退隐江湖的天元道人,“南浔十七圣”之一的“道圣”——陶明渊。

“没想到时隔十六年,又得见道学两大家,此次论道,必定不俗啊。”周围人议论纷纷。

青忧望着老者,一脸惊愕说道:“陶明渊?有没有搞错。这老道要真是道圣,怎会带我偷鸡摸狗七八年,还没传我个一招半式。”虽然两人相伴数载,但老者从未提及往事,和自己的事。

“叶云天,你要再不来,这好徒儿怕是下黄泉了。”老者一推将中年人送至来者身旁。

“姓陶的,十六年不见,风采依旧,竟能不出一招败我得意门生,不过杀他,也得看你有没有这本事。”

叶云天抬起双手,祭出八卦阵,只是他的八卦,已然有六十四种卦象,可谓道法圆满。

“十六年了,你躲了十六年,也浪费了这天下道家气运十六年。”叶云天说罢,长虹贯日而来,在道场上生一结界。

陶明渊踏出一步,脚下两仪初开,风尘席卷整个道场,已是三品,他朗声对青忧说道:“你以为我未传你一招半式,其实不然,这些年来,我只传你道意,未传你道法,你自然以为自己无一点修为。”

“往日道圣隐居十六年,怎落得三品?”正当众人不解,陶明渊又踏出一步,身旁化形四象,霎时间电闪雷鸣,天生异象。

众人见此不禁颤抖,但也不算惊讶,道圣再落魄,有二品仙人境,也是情理之中。

陶明渊再开口,对青忧说道:“待我圆寂,会传五成道法于你,你不必感谢,因为那本就是你的气运所化。”

说罢,陶明渊再出一步,八卦结出,周围微风加剧,竟卷起尘埃千丈,风云笼盖整个道场,随之天空竟开始落雨,他神态自若,对青忧说道:“我为你起名青忧,只希望为你清除一切忧愁,你我因果,尚未了结。”

一步尘埃四起,两步二品道仙,三步已是一品天甘境。

“传闻修为高深的仙人被称为神,今日叶老长虹贯日,陶圣天降甘露,莫非今日一战,是两位一品大能对垒?”围观众人纷纷诧异。

陶明渊再踏出一步,八卦延展开,围绕周身六十四卦象,只见日光暗淡许多,呼吸间,天空中竟又有一日显现,已是一品大成,半步圣境。

“叶云天,若我今日不杀你,可否保这小子一世平安。”

“若你真能杀我,我自然保得,但你也应该算到,今日便是你圆寂的日子。”

“若非想别尘世,世间大家,谁能杀我?”

“我如今也参悟出六十四卦象,更受道家气运十六年,待今日过后,道圣便要易名了。”叶云天向前一步,身旁六十四卦象尽数驱动,但细看,却是黑气四溢。

“叶云天,你还是没有明白,六十四卦象尽数参悟又如何?就算我陨落,你也难以成圣。”陶明渊向前一步,但身旁六十四卦却有一卦不动。

“你所差的,是心性。”

叶云天自然不信:“你仍有一卦未悟,如何教我?”向前一步,此时两人仅仅相隔数米。

“陶明渊啊陶明渊,你十六年前不以道圣飞升,可想过今天?说到底,还是放心不下这凡间的烟火红尘。”

陶明渊抬头看了看那逐渐靠近第二个太阳,又看了看青忧,抬手便是丝剑魂自云霄而下,直指青忧眉心。

伴随着一句:“心结已了!”最后一卦象也随之催动。

陶明渊缓缓走向叶云天,一字一句道:世人皆说我不飞升,是放不下这烟火红尘。”

“其实不然,我只是放不下这烟火红尘中迷茫着的芸芸众生罢了。”

说完,陶明渊也走到了叶云天面前,

“六十四卦象并非道法之大成,太极是所有卦象之源,也是所有卦象之终。”

陶明渊迈出最后一步。

“叶云天,你夺天下道家子弟之气运,可知错?”

“你以魔气强行催动六十四卦象,可知错?”

“我今日散去你一身修为,可有错?”

三问一出,陶明渊伸出两指,叶云天直接跪倒在地。

两指点向叶云天眉心,只见魔气,道家气运四散。回归天地。

陶明渊似乎了却一桩心事,便看了看青忧,目光却是没有过多停留,对天说道:

“我以两指问天地,天地可敢不收我?”

霎时天地开一线,他的肉身坐化,也散去一身修为。

青忧眼前的剑魂淡入眉心,随着陶明渊肉身圆寂,修为传至青忧,天地所开的一线,便也关闭。

这一日,道家两大家一战,一人飞升,两人坐化,故事里却是少了三人。

…………

无人善后,青忧背着陶明渊的尸身,离开了道场。

“臭老道,你这走得有些太急了,我还不知要去哪里呢。”青忧嘴里喃喃着,眼神充满空洞。

今日自折柳阁出来,便是一路向西,出了道场不过三里地,便见到一石碑,碑上赫然刻着“长亭古道”四个大字。

青忧本远远就看到了石碑,却在经过后猛然回头,将老者的尸身藏在了石碑后的柳树下。

他看了看为老道所堆的无名坟,看了看身旁的石碑,看了看腰间的桃花潭水,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臭老道,别怪我把你葬在这长亭古道旁,只是我也舍不得你,长亭古道万里,权当你陪我万里了。”青忧说着,饮下一口昨日的桃花潭水。

“一大把岁数了,离别就离别,还去什么折柳阁,喝什么桃花潭水,也没让我好好跟你道个别。”说着,青忧往无名墓前倒下些酒。

“你说说你,这么厉害,却没带我过过一日好日子,临走了,也只留下这半壶酒。”青忧已然泣不成声,哽咽着说道:“罢了,来世我带你享一享富贵日子。”

待回神,已是三日,少年言尽,轻轻擦了擦墓碑,便转身离去,只是这碑上,赫然留下“青小子为臭老道所立。”简单九字,却是两人相伴七年,而碑旁,仅那柳树,和一条新插的折枝。

长亭古道上,桃花潭水中,折柳话别时,来这京阳城时的两人,也只剩一位。

老者刚领着这少年入了江湖,这江湖路,却要少年自己去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