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折竹叶44(1 / 2)

  义阳王平日虽然仗着皇帝的宽容放纵而肆意妄为,但怎么也不想跟“造反”沾上关系,所以没有考虑太久,他立马就进宫去见皇帝了。

  实际上皇帝早就知道了他跟徐谵等士族子弟约定参加飞舟竞渡,不过认为这只是少年们的打闹,没必要放在心上。

  而且哪怕出事了,他也可以当不知道,事后各打五十大板就行了。

  没想到义阳王会跑来跟他报备。

  这家伙向来都喜欢先斩后奏,怎么突然这么聪明,学会先打报告了?

  皇帝问他:“飞舟竞渡怎么就需要五十人?一艘轻舟只能载四个人不是吗?”

  义阳王兴致勃勃地说规则改成“划龙舟”了,还说这个主意是赵商容出的。

  皇帝:“……”

  难怪范晔总劝他提防老七,没想到老七才安分没几天,还真的出来搞事了。

  不过,了解“划龙舟”的赛制后,他突然琢磨不透老七的用意了。

  “飞舟竞渡”是一项沿袭近千年的习俗,延续了楚越时期的水军训练方式,若是哪一位宗王或是士族子弟一下子出动几十人、十几艘飞凫轻舟,很容易便会被人误以为是要借飞舟竞渡之名打造船只、训练水军。

  而改成“划龙舟”的方式后,双方既不需要对战,也不需要接触,只需龙舟上的人整齐划一地划船,让船能快速到达终点,夺下彩标。

  这还算是在训练水军吗?

  还有,按照义阳王描述的龙舟,它也不适用于水战,这“划龙舟”比赛怎么看都像是在娱乐别人。

  “你们是没事干吗?非得比试不可?”皇帝问义阳王。

  义阳王缩了缩脖子,不敢说真话,只能道:“端午一年才一次,热闹热闹嘛!而且陛下到时候也可以携朝臣一起到河边观看,与民同乐呀!”

  皇帝有些意动。

  与民同乐可以营造他亲民的形象,从而获得百姓的敬意,他在建康的威望会进一步提高。

  但既然是要进行长距离的划船比试,那场地必然得选建康城南的秦淮河。

  秦淮河最宽的河段也只允许十条龙舟同时行驶,再多来几条龙舟,只怕船桨得打架了。

  因此皇帝限制了人数与龙舟。

  义阳王正高兴,皇帝又表示:

  先帝驾崩时,诸王年纪尚轻,荒帝在位时又荒废懈怠政事,对诸弟手足的文学教养也不上心,他先前忙于安内攘外,也疏于管教幼弟们,为此总是觉得愧对先帝和祖先。

  好在现在亡羊补牢犹未晚矣,他决定给诸王安排文学和侍读,负责训导宗王、讲经学、阐大道,让诸王学习士人的品德和学问。

  义阳王:“???”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