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陛下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陛下!16(1 / 2)

进来勇卫营,朱长淦看着里面的环境,比自己想象的要好一些。

“孙将军,黄将军,咱们军营的配置如何?

“回陛下,勇卫营的配置都在这里了。”孙应元取出来一张配置表递给了王承恩,再由王承恩递交到皇帝的面前。

纷杂繁列,其中红夷大炮,弗朗机火炮、火门枪、三眼铳,鸟铳等各种长短火器赫然在列。

“朕刚刚进门的时候,发现你们操练的尽是骑射、步阵、藤牌,为何步操练火炮和火枪?”

“回陛下,这……”孙应元张口结舌,涨红了脸。

反倒外号‘黄闯子’的黄得功站出来粗声说道:“回陛下,那些火器中看不中用。”

嗯?

朱长淦皱眉,自己记得明后期火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十分繁荣的地步。

努尔哈赤就是袁崇焕用火炮给炸成重伤,才一命呜呼的,怎么到了黄得功的嘴里,就不堪重用了?

……

这些天,

朱长淦一直在想一个可能打赢战争的出路。

其实这个问题,崇祯之前也想过。

崇祯的做法是两个,一个是搞战法革新,对明军进行火器改造,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第二个,就是搞钱,把国库的窟窿补上,把边关将士的军饷给补上,给灾民们发钱,赈灾。

只说第一个,

崇祯三年的时候,曾经用过两个人,徐光启和孙元化。

徐光启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先驱,他在天启年间就提出来以西洋大炮打击建奴,以当时澳门的葡萄牙人和他们的火器组成的雇佣军,帮自己打。

并于崇祯三年一月抵达北京。

后来徐光启又向崇祯上奏疏,讲述了一套以西洋大炮为核心的供方体系,一次淘汰明兵手中的大刀、长矛、藤牌冷武器,转而换成火炮、鸟铳这样的全面火器营。

在徐光启的思路里面,火器营满编4000人,配置百门大炮,一百二十门派车,鸟铳1200门。

而这样的火器营,他在奏疏上写明,要配置15个,也就是六万人的超时代想法。

其后,

火器专家孙元化在军营之中崭露头角,火器营的威力令后金胆寒,接连收复关内四城、守卫皮岛。

这批葡萄牙雇佣兵和训练首个火器营7000余人,便交到了他的手上。

结果,两年后孔有德、耿仲明两人叛变,300余门火炮,7000火器营兵勇,全部被俘。

孙元化赴京被处死,徐光启又离世,使得这条路戛然而止。

更要命的是原本大明朝和后金在火器上的不对称差距,也因为这次叛乱,一下子拉到了同一水平线。

因为火器营中被俘的有火器营副将吴进盛、参将潘学,红夷大炮参将卢之能、程緼和火药局参将贾志强等技术型军官。

同时被抢走的还有大量的图纸。

导致这件事情的结果除了党争,还有一个就是袁崇焕。

正是他杀了毛文龙,而孔有德、耿仲明是毛文龙的旧部,使得他们有了投靠建奴之心。

再看后金,

“建州兵结阵,前一层用板约五六寸,用机转动如战车,以避枪炮,次一层用弓箭手,次一阵用小车载泥填沟堑,最后一层仍用铁骑,人马皆重铠,俟火炮既发,突而出,左右翼殊死战,人莫克当者,官兵不能支。”

简而言之就是以骑兵、火炮结成战阵,人马都披着重甲,在火炮的掩护下冲锋,如此才是大明军难以支撑的原因。

火器,

若想拯救大明,火器是绕不开的议题。也正是如此,他进来勇卫营问的第一件事便是火器的使用情况。

只有知道火器的情况,才能针对性的改进,对满清形成代差,形成非对称的战略力量。

可现在孙应元和黄得功这表情,让朱长淦的脸顿时有些难看。

孙应元硬着头皮站出来道:“回陛下,火炮还好,鸟铳、三眼铳这些东西,十之八九会炸膛,勇卫营因为炸膛被炸瞎眼睛,断手,殒命的不在少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