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道号元霄(1 / 1)

大年三十这天张一月正式拜入了吴观主的门下,成为青山观第五名弟子。首先吴观主先检查了张一月的资质,不检查不知道,一检查吓一跳。两人相对而坐双手对掌,吴观主将灵气注入张一月体内,那道灵气犹如石沉大海在张一月身体里消失的无影无踪再也出不来了。吴观主神色大变,一时还有些不信。于是又注入一道,还是和刚才一样消失了。

吴观主收回震惊的表情,稳了稳心神笑道:“一月啊,你的天资非常好,是天生的气海。”解释了什么是灵气、气海。又说到:“你天资不凡,我希望你能以后能得道成仙、飞升九霄之上,以后道号就叫元霄吧。”

元霄,元宵?张一月是知道这世界是有元宵的,不过大部分人还是叫汤圆的。以后自我介绍‘贫道法号元宵’会不会让别人笑掉大牙;但是貌似师父对这个道号非常满意,满脸的得意,还沉沁在收了个天资不凡的弟子的喜悦当中。说完带着张一月到了大殿,拜道祖像。凡道门弟子入门都是要拜道祖,然后将张一月的头发扎起来盘在头上用一根木簪子固定好就是完礼了。一般男子人是不会再二十岁前盘发的,只有道门弟子无论多少岁,只有入了门就要盘发。

众人没回山的时候张一月从师父那里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灵气的掌控、剑招,一些符的制作;符的作用大小和注入的灵气成正比关系,吴观主就示范了一张乞雨符,结果就是整个青山多一点的地方下起了雪。老头子讪讪的摸了摸胡子,表示这天气太冷了。说完就让张一月自己练习,然后坐到蒲团上打起了坐。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元宵节后大家都陆陆续续的回来了,吴观主把收张一月的事情告诉了大家,当说到道号的时候一群人面面相须,难道师父是元宵那天收入门中的。看见大家的表情吴老道一本正紧的解释了一下道号,并将天生气海的事情告诉了大家。这时下面一片哗然,万中无一的天生气海居然出现在身边了。然后吴观主交代老陈下山打一把长剑,做两身新道袍、两双布鞋交给张一月。

往后一段日子张一月不用在干杂役的活,但是依然住在杂役房。每天专心修炼,除了画符比较拉跨,武艺倒是进步的非常快,可以说是一日千里来形容。

时间过的飞快,一晃眼已经过去了五年,张一月十四岁了,已经长成了个高挑少年,一张脸如刀削一般的棱角分明,剑眉朗目,俊俏而不失坚毅;任谁都要说一声好儿郎。张一月不光本事涨了不少以外也弄清楚青山观除了香客的施舍,在山下外城还有一些地租给百姓耕作,收取一些租子,这些钱才是青山观财源的大头。也下山过几次,陪师兄们给人做法事。

正值这年的春分,和往常一样,师兄弟们在空地上练剑,刘兵头上山来开门山就对吴观主道:“观主,三河镇出了一只化型的鬼害人,镇长来县衙求援,县尊着我带入去除掉,抓鬼驱邪正是你们道门的拿手好戏,这次你无论如何都得帮帮老弟。”

两人本就很熟,一上来高帽子先给你带上,让你无法拒绝。果然吴观主摸摸胡子道:“兵长客气了,就让元静、元霄去吧,这些年他们也本事都大涨,尤其是元霄武艺已不在你我之下,只是经验欠缺,这次就让他们去历练历练。”

刘兵头本没指望吴观主亲自出山,而是想让大徒弟元真出马,只是没想到吴观主会让元静和自己当年送上山的张一月去,自己也会经常上山,对二人的身手是没什么疑问,只是这捉鬼除邪的本事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但见吴观主满脸自信又不好说什么。师父交代二人在外一定要听刘兵头的,二人连忙答应,对师父行礼后回自己屋里收拾东西。

张一月回到屋里拿包袱将几张自己平时画的比较得意的驱邪、定身、火符、雷符带好,由于自己的灵气经常被金色本源之力吸收,导致符的威力比年纪最小的四师兄的符还要差;这点一直让吴观主也比较郁闷,认为是张一月背负血仇,心不能静所致;但张一月武艺的进步又让老道非常诧异,速度和力量上甚至超过了师父。每次对练都是师父亲自喂招。带好符和一件换洗的衣袜拿着剑就出了房间,三师兄元静也带好行李就跟着刘兵头下山去了。

以前也跟其他师兄们下山超度过一些未化型的鬼,都是用驱邪符将鬼困在一个地方,平常没有恶念的鬼就观察他的执念,完成后就用往生经超度了。有恶念就用灵气附着在剑上砍翻了事,有点麻烦的就用火符、雷符让他灰飞烟灭。但这次化型的鬼还是第一次遇见,这些化型鬼喜欢吸取活人的精血滋养自己并且已经能运用天地灵气,有的还会使用法术。张一月并不害怕,反而有些兴奋。

刘兵头带着二人到外城东门,那里有十来个手下等在那里,其中还有个认识的刘三儿。这刘三儿现在已经是队长了,一个队有十个人,十个队叫一曲,曲的长官就兵长,老百姓喜欢叫兵头,再上面张一月就不知道了,因为大青县只有两曲人马,由县里的县尉管着。

张一月见刘三儿也上去打招呼:“三哥,听说你生了个胖小子,我身无长物,这有道我师父画的平安符,就送给孩子吧,以后我再补上厚礼。”刘三儿一听笑道:“一月不用客气了,你也算是哥看着长大的,一家人。”刘兵头见人到齐了就招呼大家出发。也没有列队,一行人三两成群向三河镇出发。浑然没有紧张气氛,都有说有笑的。

三河镇位于城东二十里的地方,三条河在这里汇集,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其中一条就是从三河镇流向县城,是可以行船的,从县城去三河镇是逆行的,行船并不快。刘兵头就决定步行,将来回的船费加上一些赏赐当作酬金给元静和张一月。

二十里路又没什么山,对于一群青壮来说并不算什么,一行人走的很快,一个时辰就到了。一个百来户的镇子位于一条大河的对面,河上有很多船只在河上的码头来来往往,码头上很多力夫在搬运货物。一条渡船停靠在河边,众人就上了渡船。

船夫是一个中年汉子,手里拿着竹竿站在船尾,一见众人的打扮就问道:“几位可是为了那恶鬼而来?”刘兵头接话到:“正是,这位兄弟也知道那恶鬼?”汉子叹了口气:“三河镇谁不知道,开始还只是有人晚上听见哭声,直到前天晚上四更天,打更的更夫见一个影子从王狗子家的墙串出来。更夫都是胆大之辈,晚上都得喝点酒,胆子就更大了,还想追那黑影,但没追上。开始更夫还没当回事,直到第二天王狗子一家五口的尸体被拖了出来,每个人都是像被风干了一般。那更夫才想起这么一回事,报告给了镇长,镇长就去县城求援去了。”

船一靠码头刘兵头问清镇长家就带着众人出发,准备再多问问具体情况,顺便可以在镇长家混一顿饭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