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气还不太冷(2 / 2)

他在炫他自己的幽默。我觉得这个幽默也不怎么滴。

“等以后我把头发一染,就是了。”我说。我觉得我的幽默更胜一筹。

“对,等你把身子也染红了就是红学家。”这姑娘乐呵呵地说。

我们都惊叹于她想象力的尺度。

影子现在更加大胆看她了。

“他是我们班的红学家。”影子说,斜我一眼,又拿我当话题。

“你也可以是红学家。”她说。

“你也可以。”影子说。

女同学脸上顿生红云,红彤彤的,仿佛朝霞之云蒸雾罩。

我感觉气氛有点不对,赶紧正经地说:

“其实,《红楼梦》不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他们两个人在作品中不是什么了不得的角色,甚至可以撇开这两个人,《红楼梦》仍然是一部好的小说,影响不大,贾宝玉和林黛玉是有爱情这么一回事,但在大观园中,作者着笔全貌,一方面以凤姐为中心,另一方面十二钗为中心,凤姐一线,展现大观园兴衰,十二钗一线,展现的是女子世界的美与悲,在大观园中,凤姐最引人注目,我想这也是作者最为喜欢的女强人,我最喜欢凤姐,我讨厌林妹妹,她为人刻薄,清高自大,不尊重人,看不起人,是个该死的家伙。”

我发现我说的有点过了,仿佛红学家们都吃白饭,我一个小牛犊,口出狂言。我见他们大吃一惊,但他们都不说话。没办法,我只好说了,反正就当是我是对的吧。天下这么大,没人看出来,就我一个人,就我一个天才感受到了曹先生的用心良苦。此刻,我只希望我是一名大教授,站在学术大讲台上,睥睨一切,傲视群雄。

自以为妙道之行,其实孟浪之言,不过如此吧?

“贾宝玉也不是个好东西,他的存在,不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他不求功名,这个没话说,但他一身女子气,一点都不可爱,他是士大夫的典型,只知道坐享荣华,只知道吃喝玩乐,这是一种衰落的社会的可怜虫,人是这么活着,真的没有什么意义,整部《红楼梦》除了凤姐刚强的活着之外,其他人都是一种社会病,活在一种死气沉沉的、弥漫着失望和绝望的空气里,没有人爱惜生命,人人都看清世界,看清世道的样子,我想曹雪芹当时就是处在悲观的情绪下写成这部书的。”

我见她惊讶地看着我,眼里充满好奇和向往,我知道完了,不能再说了,我的嘴巴将吸引一个纯情少女,这是十分危险的。在高中时,我就已然练就了如此胡说八道,许多东西经我一解读,教科书都自觉自己有点荒诞。我有好几个脑子不好使的听众,我发孟浪之言时他们都能表现得头如捣蒜,然然可可。虽然过后有些人又摇头了,但毕竟没能把我的观点驳倒。

记得我曾跟几位同学就辛弃疾的《西江月》发一份奇论,其实也不是不奇论,只是跟现成的解释有所不同,特别是关于有没有雨的问题,我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里是没有雨的,并通过描绘乡村里面的夜景,在月明星疏的夜晚,雨是不可能的,山前的星星点点应该不是雨,因为如果是雨,作者也是看不到的,不可能灵数出两三点雨来,作者为什么说有两三点雨山前呢?那是作者描写的这个两三点雨应该是萤火虫,而且,从情感上,只有看到的是萤火虫,作者的心情才会那么欢快,如何真的是下雨,夜行黄沙道中,哪里还有心情做诗填词呢?经我这么一番论证,他们不得不听我的,只可惜我不是大教授,否则人们会知道《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如何的美妙,不是他们现在所认识的那样悲催的画面。我因此被认为对诗词有所研究,其实我研究啥呀,我读的是诗词没他们的多,只不过解读起来有点乱套罢了。可以想象吧,这么疯狂的人发表的言论是经常不在他们意料之中的。

我把这个故事又在她的身上重演了一遍。

我说:“考你一首诗。”

她说:“好呀,我最喜欢诗了。”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出自哪里?”我问。

“又来了。”影子笑起来了。

“是的,又来了。”荆棘也笑歪到一边去了。

“必须的,”落俗说,“没毛病,就是这一句,已经问了一百零八个人了。”

“那是是第一百零九个了?”她问。

“我估计不止。”影子说。

“别起哄,都别起哄,”我说,“真理越说越明,越辩越清。”

“真情这句诗里有故事?”女同学起了疑心。

“没有,”我说,“一般人都不知道里面有故事。”

“这不是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吗?”她说,“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看看人家背得多溜。”我对影子他们几个说。

“我说这位女同学,表演开始了,你等着吧。”落俗说。

“这个段子从来不让人失望。”荆棘说。

“我怀疑他晚上做梦梦到的都是这两句。”落俗说。

“那可不?”我说,“还梦到你了呢。”

“要是我,我就梦到女同学。”影子说。

“你这是日夜不分呀?”荆棘提醒他,“分点场合!”

“对了,同学,你叫什么名字呀?”影子已经不理会荆棘,开始全神贯注于对我身边这位姑娘妹妹的身世了。

我说:“应该说,请问尊姓大名?”

“就是,一点文化都没有,还是大学生呢!”荆棘说。

“就是,还大学生呢!”落俗用现学现用的姑射口音补充一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