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西夏变故33(2 / 2)

“哦,忠竟如此自信。”

“忠空余之时,也经常看兵书,也看过老师写的以攻为守,抢据横山,掌握战场主动权。老师的进取之策与其他人提出的消极防御截然不同,不失为一个高明有远见的方略。可至今尚未被朝廷采纳,”

“所以需要新政啊,朝廷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员多贪恋权位,行政效率低下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各级官员缺乏进取心。所以现在不是出兵西夏的最佳时机。”

“忠赞同。另外军队中实行“更戍法“,使得兵将不相习,兵士虽多但不精,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对外作战时处于不利地位。”

“嗯,不错,看来忠已看出我朝政之弊端,新政不出,灭夏也只是梦想罢了。”

这时,刘忠听见有人喊他,刘忠回过头来,见是曹国舅。刘忠便对范仲淹说:“恩师先行,估计国舅找我有事。”

“本朝惯例:外戚不可干政,你如今已是重臣,当小心应对。”

“谨遵老师教诲,学生记住了。”

刘忠站在边上等曹佾。曹佾气喘吁吁的赶到刘忠面前。

“不知国舅喊我何事?”

“今日朝上,官家咨询是否对夏用兵,副使为何不上奏支持出兵。”

曹佾身为殿前都虞候,朝上的事情很快传入他的耳中。

刘忠看着曹佾的脸,想好好看看,前世人评价曹佾不喜富贵、特慕清虚,可刘忠一点都没有看出来,心想:难道都是误传吗?

“你看我做甚,难道我脸上有腌臜物?”

“是有,等下国舅可回去照照铜镜。不知国舅为何希望我大宋出兵?”

“夏主相不和,朝廷肯定矛盾重重,正当用兵之时。”

“可忠人微言轻,此事两府来说最恰当不过。”

曹佾边用袖子擦自己的脸,边对着刘忠说:“可在陛下心中,副使的分量颇重。如若出兵,我定求跟随,省的待在宫中这般憋屈。”

“国舅说笑了,谁不知国舅福气滔天,我等羡慕的紧呢。”

“罢了,罢了,另说一事,总听闻副使器乐吹奏之法,为天下一绝,我改日登门请教。”

原来这曹佾通晓音律,善于围棋射箭,喜欢赋诗。可算得全才。本来出身就高贵,又是国舅,却无甚好友,权贵圈里都是些纨绔,没人有他那般高雅,平民才子又不敢结交他这外戚,以至于他这二十五六的年纪,想找个知己却也难;而刘忠是新贵,是皇城司副使,不在一般文臣之列,且精通器乐,年龄也才二十出头,这让曹佾觉得是同类中人,有共同话语,便有了结好之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