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学33(1 / 2)

村里的小学,离袁华家有三公里远。这所学校是乡政府号召村委会盖的,学校并不大,也就两排土坯房。上面一排是给学校的老师住,下面一排是教室,中间有个三十多平米的院坝。

这学校建筑就像是一户人家的样式建造的,中间有道大门。走出大门后,就是一个大约有五十平米的泥土操场。

这看似不起眼的操场上,还特意修着木结构的两个篮球架。除去篮筐是铁,其余的都是木头造成的,平时孩子们都聚在草坪或是操场上玩耍。

草坪还有另外的一个用处,就是学校下午时,如果天晴,老师就带着学生们到草坪上来做作业,顺便晒下太阳。

在这村上的教师也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有些是读完高中后,在乡政府的组织下成为民办老师。随后乡政府还特意组织这批回乡教书的老师们进行定期培训,安排学习新的一些知识。

村小学是建立在一座山坡上的,学校附近没有住民,周围都是一片片的玉米地。当初选学校是因为只有这地方有块大平地,适合盖这所小学。除这地方,周围方圆几十公里都是些偏僻或是陡峭的地形。

村小学一直都是用这种教育方式,把一批批学生读完四年级后,就送到乡政府附近的小学去续读两年。乡政府附近的小学是一所比较完善而且各方面都比较全面的小学,学校提供住宿,提供一日三餐,而且学费也不贵,这也是政府特意关照偏远山区的政策。

读完这里的小学后,就能顺利毕业。毕业后的学生看学生成绩来选学校,在潘西市里,有十多所初中,分别是,市一中,市二中...到市八中。剩余的学校分别是一所贵族学校,一所实验中学,另外还有所市民中。

一般在偏远地区过来的学生,基本上都在读市民中。因为市民中政府大力扶持,一来学费便宜,二来有各种助学金。家庭贫穷的人家,都希望自己孩子都在市民中顺利度过三年。能考上大学最好,考不上就出去打工或是去入伍啥的。

时光飞逝,转眼间袁华已经读完四年级,期末考试完后袁华毫不停留的直接回到家,在家里袁妈还是一如既往的在家里忙碌着。

“妈,妈...我回来啦!”

“今天考试考的怎么样?”

“不怎么样啊!感觉挺简单的!我觉得跟之前一样第一名应该没有问题...”

袁妈听见后,无奈笑着摇摇头说:“小华你要知道的就是,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

“使人进步?妈我都听你讲过好几遍了。”袁华嘟着嘴一脸不高兴地开口道。

过了一阵子,新学期要开学了,这意味着要去乡小学去寄读。乡小学里,学费也贵些,学费是一百二十块,加上住宿费八十块,生活费每个月交五十。

对袁华来说,升学是好事,只不过对袁华父母来说,这事已经难住。因为弟弟妹妹,今年也要村小学去念书,弟弟妹妹学费是够,只是现在家里没钱,目前的困境就是没钱供袁华去乡里念书。

眼看明天要开学了,袁华现在还不知情,只是激动的幻想着去乡里读书的场景。在厨房里,袁妈在坐着饭,袁父也坐在灶台旁,烧着火,脸上挂着一丝焦愁,随后看眼前切菜的妻子。

缓缓的开口说道:“我打算把咱们家的那头猪给卖掉,刚刚村里张平家要买只过年猪。”

袁妈听到丈夫说的话,瞬间放下手中的菜刀,皱着眉头望向灶台边上的丈夫开口说道:“把过年猪卖掉?那过年我们吃猪粪?”

袁父无奈的摇摇头,手快速的摸进口袋里拿出一支烟,用火钳夹住灶里的火炭,点燃烟。吐出两口烟雾后,低头思索后,望向妻子,妻子又拿起菜刀继续切菜。

过会儿后说道:“卖吧!明天开学,孩子成绩好,不能不上学。过年猪我去我爸家先拉一头小猪过来养着,后面有钱再给他们点。”

“嗯,只能这样,那我现在就去张平家。”袁父说完,起身往屋外走去。

袁妈望向丈夫出门后,眼里有一丝丝泪水在打转,感觉这生活甚是难。

袁父喘着大气走到张平家,张平妻子在喂猪。看见袁父进来,问道:“袁大哥,来找张平的吧?屋里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