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意外(1 / 2)

谢飞自以为跑的不错,逐渐摸索到了这台机车的掌握方法。

可在聂明的眼里,他还生疏的像个刚学跑步的孩子。

说实话,聂明打眼的时候不多,这么多年,偶然的几次也都在谢飞身上,但这次,他绝对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这台赛事版的雅马哈r3,陪伴了他许多时日,各个零件的磨合完全了如指掌。

可以这么说,就算这台车压了一个极小的石子,那颠簸的感觉也会被清晰捕捉。

他敢断言,一个礼拜之内,谢飞绝对掌握不了这台车的驾驶方法,达不到人车一体的境界。

谢飞不过是在比赛过程中产生了错觉,越来越纯熟的感受,让他误以为自己已经快要掌握了这台机车的驾驶方法。

打脸来的很快,就在他准备满油门过弯的时候,宋帕驾驶着那台雅马哈的r6,竟从弯道的外侧,直接切了进来。

“什么鬼?!”

谢飞心里一声惊呼,带着某些惊讶的神色,不可置信的看着后视镜。

这门技术不算难,也不算多稀奇,甚至可以说,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压弯,连走线也没有多么的不平凡。

也正因如此,谢飞才不能够理解宋帕为什么能超越他。

现在的时速已经接近140公里每小时,比他骑着那辆残破机车,利用三厘米的高度差卡死轮胎滑行过弯的方式还要快上几分。

加上自身对盘龙岭山路的熟悉,走线也是最优,根本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而他认为可能性为0的情况就这么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以一种分外常规的,十分简单又通俗易懂的操作,碾压着自己。

出于那台雅马哈r6满配的电控,使得他过弯的倾角无比的激进。

老款摩托,倾角至多能做到30度,机车手为了在行车的途中,切实感受到自己倾角的大小,会伸出自己的膝盖,接触地面,这便是所谓的磨膝过弯。

这本身又帅又酷,却终究被时代所淘汰。

由于技术的革新,各种电控设备的配备,让驾驶者不需要靠这么原始的方式去探索自己压弯的倾角。

行车姿势更加激进,也更为迅速,最大已经能做到60度的程度。

为了避免摔车,驾驶者也需要探测离地距离,从而判断倾角。

所以,便有了磨肩过弯。

而现在,宋帕所做的动作,从行车过程中飞溅而出的火光来看,已经达到了最大的极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驾驶着这台雅马哈r6的他,已经超过了聂宇。

谢飞眼睁睁的看着对手用劣于自己的走线,超越了自己,心中大写的不服!

“他娘的,我就不信弄不过你!”

随着他心中争斗之心大起,他也开始了下一步动作。

准备利用那三厘米的落差,施展自己的技术。

然而,这台雅马哈r3毕竟和他的驾驶风格不匹配,他又是第一次尝试,成与不成,都是个未知数。

要在这种算不得比赛的竞速中,堵上这台车和自己的身家性命,多少有点不值。

换做旁人,大概率会放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