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婉若游龙(求收藏!求追读!)29(2 / 2)

更关键的点在于,主角一部戏下来片酬30多万,才占整个制作费的百分之一。

可没有后世主角拿走大部分投资,搞洗刷刷的操作。

张继忠也是良心到了极致,一直是抱着拍传世经典来拍摄。

就是水平嘛,忽高忽低,一言难尽。

也难怪日后那些剧组拍戏,能抠图绝不实拍呢。他们费劲拍了,还有可能讨不到观众喜欢,谁还这么用心制作。

黄小明和刘艺菲正在更换外套,调整妆容。余敏和威亚师傅在那里指挥安装威亚,一会儿要拍摄两个在空中飞来荡去的样子。

张举白翻着剧本有点挠头,不用语言,是纯粹的意境展现,这对两个人来说有些考验演技了。

影视剧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拍摄,要在一个景内,尽量节省时间。

要么是将同样服装的戏份安排在一起;要么是将一个地方的戏份安排在一起,将所有涉及到的统一一次拍完。

这样拍摄会导致演员主观情感都是碎片化的、片段式的堆积,很难按照剧本去客观呈现,对演员的要求自然就要高一些,或者导演降低标准。

所以需要对角色有细致入微的深刻理解,极其强大的信念感,这才能在环境嘈杂,一百来号人的围观下,在规定情境中快速进入角色,然后用表情和肢体语言,将此刻人物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话剧舞台更为锻炼人。

无论是所谓的方法派、体验派还是表现派,表演的底层逻辑都是要深入角色。将剧作家创造的人物体现出来,赋予角色血肉,鲜活的呈现出“舞台真实”。

学校是教授这些的,但显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在学完之后,就能立刻掌握。

越是基础的东西,也就意味着越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练习。

无论哪个年代的戏,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观众不懂演戏,但是生活经验中总见过类似情感。

如果演员不能快速进入角色,只是自己做表情,是有种疏离感的,观众直觉上就会觉得这个人演的很假。

这也是为什么年轻人看的偶像剧,在年龄大的观众就觉得演技拉胯的原因。

而中老年的戏,就特别多的情感剧烈冲突,有一定的日常生活逻辑,演员演技也更高超,能够将有生活经验的中年观众带入到剧情中。

张举白尽量让两人能够明白他在说什么。

“按剧本的场景规划,相逢的整场戏拍下来,是要用蒙太奇的手法,表达两人相逢的唯美。你们一定要注意情绪的浓度,关键是眼神......”

作为演员想象力是最基本的能力,信念感会让这个想象的画面真实化,情绪瞬间被调动起来。

一切准备就绪,两人吊上威亚,正式开始拍摄。

刘艺菲一身素白,仅仅是一顶花环没有其它装饰。

就将她映衬的犹如雅典娜女神一般圣洁,气质是真的绝伦。

有舞蹈功底,姿态把握优秀。人在空中飘然若仙,身姿婉若游龙。

花了两个小时,总算拍完。

卸下威亚,刘艺菲活动着四肢,她身材瘦弱,钢丝勒的浑身疼。

刘小漓心疼的递上水杯,她咕咚咕咚的喝了几口。

看到张举白在那里抱肩微笑,刘艺菲不由发问:“小白哥,刚才我演的怎么样?”

“非常好,情感细腻,传递的情绪非常准确,我觉得可以打十分......”

“真的?”她满脸惊喜,又开始得意起来,“我也觉得刚刚演的不错。”

“......我的满分是一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