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碳基芯片35(2 / 2)

碳晶芯片合成器可以根据不同算力需求,生产各种层数覆盖的碳基芯片基板,成本来说也就是工序上耗时不同,耗费电量多少的差别了,毕竟原材料石墨可不是什么昂贵矿产,所以在王栩研发几乎0成本的前提下,生产成本可以低廉到外人想象不到的地步。像正生产的1级碳晶芯片单片最多不会超过20块钱人民币,最高级8级的成本计算电费的话也不会超过2000块钱。何况他这还没用市电,靠太阳能充电储备也差不多够目前这一条生产线循环了。

王栩在办公室想到自己要做量子计算机的问题,现在最高等级的碳基芯片是可以支持量子计算系统了,他跟2号设计的X编程语言其实也脱胎于达拉人的量子计算机。不求能实现同样算力,只要能达到一部分他就满意了。后面在飞船上安装使用,再把短距光子探测器提升性能增加接收装置就能满足他远程控制飞船在太空探索了。

此后一个星期时间,在2号控制碳晶芯片生产设备24小时不间断运作,生产了5万片1级碳晶芯片,王栩又设计了净水设备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以及满足净水设备全部产品的智能控制系统,将系统嵌入这批1级芯片后,王栩将芯片全部带到碳晶科技工厂,指导何善雍他们一起升级生产线,改造完那套大型滤水设备的控制设备后,生产效率显著提高。王栩很满意,安排何善雍调整设计准备生产一批家用的净水器以及船舶使用的设备,先做出一些样品吧。

产品销售还要靠林楠跟白树铭他们,相信这些新产品推向市场一定能获得很多赞誉的。

碳纳米净水设备这块问题解决后,王栩又回到天机实验室。

按照他的思路开始制作量子计算机,273号制作纳米级的配件,花费半个月时间他堆叠了400片8级碳晶芯片,在2号配合下,用X语言编辑出量子运算系统,这台量子计算机2立方大小,比起来个头倒不算很大,但算力只有达拉人那台小型量子计算机算力的是四分之一,碳晶芯片已经堆叠到极限了,再多就不能维持平稳工作状态了,这是基础材料的差距,不是待在地球能解决的。

王栩已经很满意这台量子计算机的效果了,这运算速度、数据存储空间比起当下的超级计算机至少能超出三十倍有余,这台他准备装到逃生飞船上作为控制系统,将来在飞船进入太空时远程控制,他复制了2号的分身在其中,等找到资源星就能让她控制飞船上装载的采矿设备,机器人生产设备运作起来,慢慢发展起属于自己的科技帝国。

王栩心中暗笑,想的有点远,还有两个月能量电池组和修复材料应该就准备好了,等待的这段时间还是多订购各种稀有金属用无机物分解器分解,作为储备的纳米材料,到时候租艘船一道送进飞船吧。

订购更多金属稀土原材料的事情交给公司的人员联系,王栩只管下达命令就好了,他忽然想起来自己答应李院长那台碳纳米合成器还没有兑现了,算算时间已经过去快20天了,忙起来什么都顾不上,正好在这让273拿材料做出来几台好了,王栩也不准备给什么技术降级的东西了,甚至还要加入碳晶芯片重新做系统提高精度,碳晶科技工厂的碳纳米材料生产及其它相关的产线都要用碳晶芯片升级。

两天后王栩让公司派了一辆货车来天机实验室装上一台刚做完的碳纳米合成器驶向商大,留273号继续制造跟过,后面扩充生产线,省的林楠白树铭在他这老抱怨工厂订单排队太多了这类话。

王栩开着自己的车在前面领路,看看时间再有一半天就放暑假了,回学校顺便见见韩思蕊,自己暑假估计难回家了,她也不知道要不要回去。

到了学校材料学院实验楼,得到消息的李院长还有赵校长等众多领导、教授都赶来了,碳纳米合成器这个设备除了碳晶科技以外这是独一份啊。众人没等设备下车就纷纷上前观察,除了李院长外其他人还是第一次见呢,273号纳米级的“3D打印技术”将设备每一处细节都处理的严丝合缝,仅从外观就能体现出满满的科技感。

4立方米大小的碳纳米合成器重量不算太重,李院长安排四五个人一起小心翼翼给抬到实验室准备好的房间,王栩指导安装调试,又将带过来的技术资料交给李院长,让他安排人学习使用,制作碳纳米材料时耗能还是比较大的,不过李院长之前早已经将这个房间电路准备好,还购置了碳晶电池作为储能单元以备临时断电。

市面上现在主要流通的碳晶电池充放电都是支持380V电压,就单这一项技术就打败所有锂电池了,而且不像锂电池对使用环境那么敏感,充放电寿命也超出个两三倍,种种优势让很多企业都采购碳晶电池组成应急储能单元,保证不间断用电需求。

碳纳米合成器安装完毕,王栩调试完一切OK,李院长看着满房间窃窃私语的教授领导,笑着说道:“大家安静下,王栩同学无偿提供的这台设备是给材料学院使用的,首先是为了满足我们联合课题组对碳纳米材料的需求,其次就是各位在校的教授研究上有需求的话,都可以申请使用。”

李院长说完后看向王栩,王栩自无不可,他笑了下说道:“设备仅供研究使用,制作要适量,其他我这没有意见,只要它能给各位的研究提供到帮助我就很开心了。”

众教授都笑着称赞王栩及碳晶科技高风亮节等等的话,王栩笑着对众人点点头就告辞出了实验室,他得去找自己女朋友了,听这帮中老年人吹捧也得不到啥实惠,盼着他们在各自领域快点研究出成果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