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找茬(1 / 2)

小姐们纷纷向琴棋书画四艺走去,而公子们大部分选择了弓箭。

江婉婉拿起桌上的毛笔就熟练的写了起来,黑色的墨水一笔带过如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宣纸上娟秀的字体让人不由赞叹。

“都说江姑娘是京中才女,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可不是,瞧瞧这字写的多好。”

听着大家的赞美,江婉婉微微点头笑着,脸色有点红晕,显然很受用这些话。

这不是废话,她京城第一才女的名声不的白得的。

视线扫到对面的苏吉儿,立马浮起不屑的表情,嗤笑道:

“苏姑娘不一起吗?”

旁边立马就有以江婉婉为首的贵女开口附和道:

“江姑娘可别吓着别人了,毕竟人家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宴会,不知道该怎么玩。”说完捂着嘴咯咯笑了。

贵女的声音不大不小,却让周围的人都听的清清楚楚,这话看似没什么,却明目张胆的贬低苏吉儿小地方出来的没见识,马上就有人就掩嘴笑了。

那人的话让人群私语,张凌萱看了人群一眼,淡悠悠道:

“江姑娘,你这不是为难人家吗,溧阳一个小地方怕是连私塾都没有呢。”

公然嘲讽苏吉儿没上过私塾没文化。

大周风气开放,不同于历朝要求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除了允许女子上街,还可以同男子一样,上学堂求学,只要有钱一点的人家都会送自家儿女去学堂求学,平民都如此,更别说官宦之家了。

虽然送去学堂的人不在少数,但是依旧还有人坚持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而这一观念在军中极其常见,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了,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夫怎么会送女儿去学堂。

话一出口,人群里立马就有人低声笑了,鄙夷的看着苏吉儿,堂堂一个官家嫡女,居然没读过书。

有贵女开口跟着附和,看笑话般道;

“可不是,江姑娘就别为难人家了。”

“你们怎么这么说。”

杨曼瑶替苏吉儿开始抱不平,苏吉儿拉了她一下,给了她一个放心的眼神,冷冰冰道:

“张姑娘夸张了,溧阳还是有私塾的。”

苏吉儿浅浅一笑,脸上露出了两个小梨涡,看起来甜美可爱,好不天真烂漫,说的一脸理所当然,好像在说一件在正常不过的事罢了。

张凌萱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溧阳会有私塾,其他人也或多或少有些意外。

“私塾是祖父出资建的,祖父说过,读书习字是启蒙顽童,只有这些顽童将来学识有成后,才有机会报效朝廷,为朝廷做贡献,这些难道张姑娘不懂吗。”

一番话堵的张凌萱哑口无言,苏吉儿就这么淡淡的说着,眼眸好似一眼清泉,看似清澈,实则冰凉刺骨,让那嘲讽的人心中突然升起一股凉意。

在一些小地方,本就匮乏读书人,私塾更是不常见,即便难得出了几个读书人,也都是到大城市去发展了。

而朝廷也不愿在这些小地方浪费银两,宁愿给京城多建几间酒楼也不愿意在那些小地方浪费银子修葺私塾,但是苏老将军的做法则打了朝廷一个巴掌,何其讽刺。

人群沉默了,纵然是心高气傲的小姐们,多少也都有些脸红了。

苏吉儿环视众人,脸色有些冷。

一个朝代的建立,本就先是靠武力夺取,然后是运用文人儒士去治理。

如果一个朝廷都只是一群整天只会喊打喊杀的人,那和蛮夷有何区别,像这样的一个朝廷,只会被人称为蛮夷,而这个国家也会被人称为蛮夷之地,因为蛮夷是野蛮无知的代表,所以读书习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一个大家都看不上的武夫都明白的道理,而他们这些成天在朝堂上长篇大论的人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既然苏姑娘上过学,那为何不敢写写看?”江婉婉依旧不依不饶

‘“江婉婉,你差不多够了。”一道不悦的男声响起,大家顺着声音看去,就看到了站在人群后面的谢子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