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拉上贼船50(2 / 2)

哥几个重重点头:“嗯,一世人,四兄弟。”

“行,这几天你俩去找人把编制转了,市价应该能卖个两万左右,这钱就投进销售公司当股本,平之也跟着投一份。”

“这个公司就我们加俏梅姐五个股东,我出二十万占55%,于姐出四万块加批发行的资源占21%,你们三个各占8%,没意见吧?”

“有意见,我们拿的股份好像多了。”

“对,5%还差不多。”

三人纷纷反对。

这公司完全得靠许帆的营销和操盘能力,他们几个最多打打下手,为公司带来的价值甚至远不如于俏梅,至少目前是这样。

按这样的股份分配,许帆显然是吃了不小的亏。

但许帆却毫不在意地摆摆手。

“干嘛呢?我就随口问问,真当我是来征求意见的?”

“你们有没有意见不重要,反正我没意见,就这么定了!除非,你们不拿我当兄弟?”

合伙生意其实不好做,尤其是和朋友亲戚,很容易伤情分。

所以许帆干脆一开始就把自己那份蛋糕多切出去点,免得以后兄弟们为了点利益争吵阋墙。

苏清平三人对视了一眼,许帆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还能说什么?

只能说帆哥仗义。

只是范大志好有些担忧:“帆哥,那这样的话,于姐那边……”

“不用担心她,”许帆打断道,“她不会有什么意见。”

“啧,帆哥霸气,驭女有道啊这是!”

“滚犊子,先去办正事。”

转卖编制名额需要几天时间,涉及些灰色地带的事不便细说,总之这年头每到中专大专毕业季,都有不少人出钱求购。

运作这事说简单也不简单,说复杂也不算太复杂,能出得起钱的自然有路子,范大志和杨众只要签协议拿钱就好。快则三五天,慢则一两个星期。

所以许帆打算先去把公司注册了,反正现在也不缺这几万块的股本资金,并不影响接下来的运作。

于是中午许帆约于俏梅吃了个饭,五人在服装批发行里正式签下协议。

“小弟,股份怎么弄我倒没意见,只是这公司名字怎么叫金利商贸?叫姐弟商贸不好嘛?你是我弟弟,你这几个哥们也可以算我弟弟啊。”

签完协议,于俏梅提出个意见。

许帆笑了笑:“姐弟齐心,其利断金嘛,其实是一个意思,讨个好兆头。”

“这么解释倒是还不错。”于俏梅舒服了。

这年头民营经济才刚刚起步,在内地城市想注册公司远没有以后方便,因为连正儿八经的《公司法》都还没颁布,只有个暂行条例,所以通常得找各种有人脉背景的中介去代为办理。

好在于俏梅的服装批发价本就有营业执照,以俏梅批发行为主体进行注册,手续上相对容易一点,最后找了家信誉不错的中介,开价八百,承诺三天内搞定一切手续。

相交于内地城市的谨慎,沿海那边则是另一个极端,到处都是皮包公司,经营范围也都五花八门,但都跟‘贸易’俩字沾边,实际上就是到处混吃混喝坑蒙拐骗,搞批文搞倒卖搞水货,牵线搭桥捞回扣等等……

整个九十年代,在沿海城市大街上随便扔块砖,都能砸翻好几个总经理。

至于旁边没砸到的,那都是副总经理。

金利商贸公司成立后,许帆就是负责挨砖头的总经理,于俏梅是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范大志是销售副总经理,杨众是后勤副总经理,苏清平是商务副总经理,整个一副总经理大批发,至于员工嘛暂时一个没有,就几个光杆司令自娱自乐。

不过许帆早有打算,回头将那批女销售员都正式纳入公司销售部,交给范大志管理,给她们一定的底薪福利,按销售提成多劳多得。

另外再招几个老实肯干的后勤员工,由杨众带着,配合保障销售部的工作。

日常财务上由俏梅姐把关,至于小苏同志,就暂时再委屈委屈,充当他的司机,顺带负责晚上送那些女销售员回家。

既然都成立公司了,老借用别人车也不是个事,许帆就让苏清平把那台昌河车还了,又让他小舅高建飞帮忙找路子,花了三万多搞了台二手金杯大面包,空间宽敞,一次性能挤进十来个人,成色还挺新。

另外又搞了台二手的半截小货车,两万出头,给后勤部用来拉货拉物料。

接下来几天,杨众和范大志一边联系卖名额的事,一边拉着许帆去驾校报考驾照。

原本去年暑假,他们是一起跟棉织厂里的车队师傅学的车,只不过除了苏清平以外,几人都没那闲钱去考票罢了。

现在这点钱对许帆来说自然不再是问题,光是这两天五个销售点的现金回款就接近六万块,区区几个人的报考费洒洒水啦,为了排期顺利不耽误事,许帆甚至还塞了不少红包出去。

没办法,时代特色就这样,你不塞自然有别人塞,别人塞完来加你的塞,那就够你心塞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