鹞子翻身(1 / 1)

赵文彦咽了口唾沫,心里直打颤。一向胆大的他此刻也不由得紧张起来。甬道深处一片漆黑,赵文彦拿出马灯朝里面照去,灯罩里的火苗随风飘摆着。

“吓死总比饿死好。”赵文彦想了想,便在甬道角落里点了一支蜡烛,向主墓室走去。

他没有看到的是,就在他走后,蜡烛的焰火里显现出了一丝绿光。

主墓室大门朝外半开着,历经沧桑的大门上爬满了霉菌,早先刷的黑墨也已经掉的差不多了,抽象的来说,还别有一番泼墨山水画的感觉。不过它只是一个光秃石板,没有什么研究价值。此时赵文彦发现左右门框上似乎有什么纹路,他拿起马灯照了照,不由得吸了一口冷气。

只见门框上刻了两幅对联。上联道“先人于此泪血洒”,下联道“后世至此需低头”。“泪血洒”,很明显,这是说这个墓不吉利。可是,如果这仅仅是用来哄骗盗墓贼的呢?。而且,“需低头”是什么意思?磕头?磕完头就能把财宝带走?“那我愿意一直磕头。赵文彦心想。

他小心翼翼的进入主墓室中,把马灯挂在身上,又用带来的东西做了一个火炬。昏暗的主墓室立刻清晰的显现出来。果不其然,青砖穹顶结构,是宋墓无疑了。这让他又喜又忧。宋代经济发展水平极高,生产力强大,生产资料丰富,一般来说,宋墓还是是古代古墓中比较富有的。不过经历宋末特别是元代,宋墓基本上被蒙古人破坏殆尽了,很少有珍贵的物品。而且这个墓几十年前还被盗墓贼光顾过,有宝藏的希望少之又少。

赵文彦看了一下,棺椁在墓室中间,盖板在地上放着。“这墓主人还怕热。”赵文彦心想。棺椁的四周只有几件宋瓷,更多的是不值钱的陶罐。四周的墙上,写满了类似于佛教的经文。赵文彦走到墙边,用手摸了摸墙,强烈的凹凸感下,一股强烈的感觉涌了上来。

“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赵文彦念了起来。“是地藏经。”他心想。和以前在村中老人葬事上听大和尚念的一模一样。当然,这也是宋墓的特征。历史上,宋代时期三教合一趋势达到顶峰。有很多大户人家,不仅信道也信佛。

赵文彦沿墙看着经文,突然被一个树根绊倒。还好摔倒之前他赶紧把马灯护在怀里,马灯这才没有破裂。赵文彦起身拿起树根就要扔过去。“墓里怎么会有树根呢?”赵文彦自言自语道。他拿起马灯往上面一照。“乖乖啊,骨头。”赵文彦惊道。原来这不是树根,而是一根人的肋骨,他刚才是被骨架绊倒了。他拿马灯照了照,周围还散落着其他骨头。赵文彦壮了壮胆,把这些骨头拼了起来。“是他?”赵文彦说。只见骨架的左胳膊上有一段骨头明显比其他骨头黑的多。这种症状,跟之前老祖救过的那个领头的一模一样。都知道他后来失踪了,原来是回墓里了,那他为什么要回来。还有,他怎么进来的,墓门明明是被埋着的。

赵文彦查看了墓室四周,没有找到其他入口。“难道在棺木里?”赵文彦心想。

他来到棺木旁,打着马灯摸索着棺木的纹路。这是青石开凿的棺木,棺木两侧刻了十二时辰神,他摸了摸上面的纹路,非常光滑,这绝对不是普通人家能订的起的。赵文彦摸索着来到棺木头部,这一看不要紧,差点把他吓得半死。只见这棺木的头部赫然刻着一只金毛吼,这只金毛吼被刻成站立的姿势,头部微微的向后探,仿佛在和棺木里的主人说话。在一旁地上放着的盖板,则雕刻成了明显的宋代风格的屋檐状。仿佛一间房子的房顶被整个掀下来一般。正当他惊叹于古代雕刻技术的精湛时,忽的一阵风从赵文彦左耳旁吹过。

赵文彦啊的一声往后退了好几步。他孤零零的站在墓室里,大气也不敢出,等待了片刻,见没有其他事情发生,赵文彦便壮起胆子走到棺木旁边。马灯往下照去,只见空空的棺木里有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洞。赵文彦拿出随身的火折子,用手举在棺木上边,洞中的风吹上来,火折子顿时增加了光亮。“原来是鹞子翻身。”赵文彦想。

鹞子翻身是一种古代盗墓的高超技术之一,流行于关中地带。用鹞子翻身法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他们所盗的墓是流沙墓或者有非常清楚的墓室结构图而墓室又不易从正门进入。通常情况下,盗墓者会测好距离后,在离主墓室有一定距离的任意一个方向的地面向下挖,等到深度比主墓室底两米左右再往主墓室方向挖,到达主墓室棺木下方或者棺木一侧时再往上挖,直通棺木或者棺木旁边的地方。

而能让盗墓者费这么大力气盗墓的,一定是达官显贵,因为他们的墓一定是堆金积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