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剑侠方拓(1 / 2)

这么样一个人,站在这么样一座楼上,少不得会引人注目的。

围观的人已经环绕着鼓楼满满当当围了好几圈,人山人海几乎已将道路堵塞。

大家并不纯是来看热闹的,人们的神情兴奋而紧张。

他们虽人多,却都不敢靠得太近,显然这些人也都知道这里即将发生一场决战。

这场决战之所以能被这么多人知晓,是因为这两个人都非常有名。

他们虽没有故意张扬引人瞩目,但他们的约定一经形成,消息便风传出去,城里的人很快都了解到了这件事,而了解到的人,有很多都忍不住想来看看。

人群里有许多年轻靓丽的少女,正脸颊飞红地仰望着楼顶上的男子,她们的眼睛已经发出了光——温柔、沉沦的光。

很少有少女会不爱慕他这样的男人。

他非但是个英雄,而且是个君子。

他非但是君子,而且是长安三君子中最年轻英俊的一个。

他是铁剑先生最为器重的大弟子,被铁剑从小收养,视如己出,为他取名“方拓”,希望他的人格和本事能够磊拓嵯峨。

他当然没有让恩师失望。

他今年虽只不过二十七岁,但已创造过许多令人血脉贲张的传奇。他的一柄长剑,更不知已破过多少强敌,诛杀过多少穷凶极恶之徒。

江湖人敬慕他的身手和德行,为他赠号“剑侠”。

他是长安三君子之首“君子剑”黄鲁直毕生少有的忘年之交。

铁剑曾经不止一次说过,他百年之后,他的衣钵势必要由方拓来继承,他的剑派势必要由方拓来执掌。

在决战前,方拓曾经到水云楼畅饮了一夜,然后在三楼的墙面上留下了一副矫若惊龙的好字。

他的学养、个性、剑法、心情、意愿,都在字中略露头角,这样的字自然会吸引很多人去赏味。

于是水云楼的老板在几天内迎来了吃客云集的好日子。

那几天,他每每看见那面墙,就会联想起最近山一样流入他手里的金银,忍不住笑开了花,他甚至恨不得抱着这位大才子的手狠狠亲上几口。

决战在即,但方拓并不惮于因留字而暴露他的剑路。

他一向都对自己的剑术非常自信,而且一向是个光明磊落的人。

正因如此,他才成为了“君子剑”的忘年之交。

鼓声过后,他的对手也已到了。

他们已约定好,鼓声停止后的第一柱香之后,就是他们决战的时刻。

为了举行某种典礼,曾经有人为鼓楼的每一个檐角、卷尾、截兽、脊兽、吻头上都挂了小铜铃。

那种铜铃遇见微风时也会轻轻摇响,声音非常悦耳,设计这个典礼细节的人说她不愿意错过“风的声音”。

但这人动用轻功飞跃上去时,却并没有一个铃铛有所响动。

这人的轻功显然已不在方拓之下。

轻功不逊,剑法呢?

他也已在楼顶站立。

夕阳照耀着他棕色的头发,照耀着他蓝灰色的眼睛和高大的身躯。

他的剑是重剑,极大极重。

在他的家乡,能够挥动这样的大剑斩杀敌军的人常会被封为勇士。

他是勇士。

他经历过大小二十余次战役,像奇迹一样存活了下来,也因此变得像奇迹一样强大。

在他的家乡,已经有许多人在编唱的诗歌里称他是神的儿子。

他来到中土不过三年,但他的名声已经渐渐为人所知,人们习惯叫他“达拉布”。

登高,在滑不丢手的琉璃瓦上约战并不是他们的发明,前有古人,后也有来者。

大约百年后,他们后辈剑客中就有一场流传千古的决战——“月圆之夜,紫禁之巅”。

他们的对决虽没有西门吹雪与叶孤城的对决那么传奇,但也很有值得纪念之处,因为他们的对决并不完全是为了剑。

剑的背后是剑客,剑客的背后是思想和人。

受人尊崇的思想,和许多许多拥戴思想的人。

所以剑的对决,其实也是思想的对决、人的对决。

人的社会自古以来总在发生这样的事。

许多的族群因为生存方式各异,而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思想、文化,而矛盾总是不断的,有矛盾的地方往往就会发生对决,甚至发生战争。

方拓背后站着的是中原武林的精神传统,是从夏、商、周便已开始传承的华夏文化。

达拉布身后站着的是波斯帝国的思想、文化,以及他们世代坚守的精神、信仰。

这样的对决一定非常精彩,也一定非常有意义。

两国的人,只要知道这件事的,都瞩目于此,对两种武学的源流及发展有钻研的剑客也都积极关注。

大家都知道,此战会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一些影响,尤其是在两种文化角逐激烈的行业。

一柱香已经过了半柱。

水云楼四楼的栏杆边上已经站满了围观的食客,因此楼与鼓楼遥相对立,视野还算不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