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丰顺车行(1 / 2)

遗留在大桥上的四辆摩托车,绝对属于三无车辆,无牌照、无发动机号、无车架号,总而言之,没地方找去。

好在,申城的交通执法力度一直强大,若是四辆没有牌照的摩托车,在大街上跑过,就是没有违章估计也会被拦下来看看。

毕竟,这些都是进口车,看起来挺拉风。

这样就将排查范围缩小了许多。

江东区很大,江东区也很小。说他大,从北到南70公里。说他小,主要商业区只有四平方公里。

城市中心大厦就在这四平方公里之内。刘启光以大厦为中心,画了一个半径10公里的圈。

“先把这个圈子里,所有经营进口摩托车的店,统统给我梳一遍!”

上面一句话,下面跑断腿。可既然刘队发话了,总不能让刘队断腿,那么刑警们只好断自己的腿了。

由于摩托车没有车架号和发动机号,所以无法从海关的关税信息中查询,这就要完全靠人力了,这让查案的刑警们只能发动线人提供线索。

有一个外号癞痢头的混子找到了杨勇,提供了一个车行的消息。

车行叫丰顺车行,老板名叫李丰顺。癞痢头说,这家车行一直在做走私车生意。

癞痢头曾经在李丰顺这家车行订过一辆车,说好的是优惠价的新车,结果到手一看,二手车。

李丰顺扯皮了很久也不给他退钱。这次,刑警队一发消息,瘌痢头便颠颠的跑来举报了。

杨勇一开始还没放在心上,可一查李丰顺这个人,杨勇就不淡定了。

李丰顺,盗窃前科,九十年代末报了个日语学校,跑去了东瀛。之后便以黑户的身份在东瀛滞留,2007年,向东瀛警方自首,被递解出境。

“这个人,有必要查一下!”在汇报刘启光后,刘启光直接拍板,一个字,查!

查没问题,但是,要怎么查?

杨勇不认为,自己只要一出现在李丰顺的面前,李丰顺就会老老实实一五一十的坦白交代。

可就算如此,杨勇还是找上了李丰顺。

在摩托车行,杨勇见到了李丰顺。果必其然,李丰顺一听是来查走私车的,立刻叫起了撞天屈。

“警察同志,您可不能冤枉我啊,我可是守法良民啊!”

一顿捶胸顿足之后,李丰顺又开始了指天骂地,“我艹他大爷的,哪个王八蛋吃饱了撑的,敢来害老子,特么早晚老子把他大卸八块!”

杨勇看着李丰顺的表演,这个人的确是个老油条,油盐不进滴水不漏,对这种人,不是掌握绝对证据,哪怕刀架到脖子,都不一定会认。

于是,杨勇决定,24小时盯死李丰顺。

连着两天,李丰顺都很太平。早上出门到车行,晚上关门就回家,没有任何的异常。

这让杨勇都有点吃不准,是不是真的找错了目标。

第三天的晚上,杨勇还是耐心的在街对面的车里坐着。只不过,他的眼神不像前两天那么专注。

对面车行的灯灭了,李丰顺走了出来,拉下卷帘门走到了街边。

杨勇瞬间精神了,因为李丰顺和前两天有了不同!前两天,李丰顺关门之后,就往回走。

李丰顺的住处其实离开车行并不远,步行也就十来分钟。

一辆轿车停在了李丰顺的身边,李丰顺上了车,和司机说了几句,车开动了。

杨勇立刻发动车子跟了上去。

前车不紧不慢的开着,一直往滨江方向行进,之后车子钻进了隧道,一路往江对面驶去。

杨勇一直在后面跟着,他已经判断出这只是一辆网约车。

两辆车一前一后到了富安路附近,杨勇找了个路肩停了车。赶过来的协管,在看到杨勇的证件后,并没有驱赶。

杨勇像游客似的,浏览着街边小店,从玻璃的反射中监视李丰顺的一举一动。

李丰顺似乎没有注意有人跟踪,他不断抬头看向店头的招牌。在一家店名叫“桜の色”的店门口,他站住了脚步。掏出手机看了看,李丰顺推门走了进去。

杨勇若无其事的跟上,等了几秒也推门进去。一个穿着和服的女子迎了上来,“咦啦滋嘻呀吗噻,欢迎光临!”说着就是一个鞠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