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为有牺牲多壮志’(2 / 2)

“那,就谢谢了。”

“谢什么呢?我说过了,它就是一张纸。”

雷不鸣把卷轴重新合上,系上绳子,递到小吴老师手上,转身欲走。

吴老师望着雷不鸣校长,问道“真的没有其它什么事吗?”

雷校长似乎是犹豫了一下,“哦,我差点忘了,还真有一件小事征求你的意见。嗯,是这样,教育局最近有一个事情,响应国家的号召,我们不是要让每一个劳动者都受到教育吗?这就包括那些弱势群体也有得到教育的权利。教育局准备派几个老师到城郊的麻风村进行支教。可是,局里的文件已经发了半年了,硬是一个老师也派不出去。被派去的老师宁愿不要工作也不愿去,没办法,局里提出来,自愿去,就星期六星期日两天。小吴老师你知道的,麻风病是传染病,但并不会遗传,我去过那个村子,那些麻风病人的孩子渴望得到教育,所以,我就这一说,如果小吴老师愿意的话,可以尝试一下,如果不愿意的话,就当我这话没有说过。”

“校长,你什么都说了,你还说什么也没有说。”

吴老师把卷轴递还给雷校长,“这个事情本来是可以商量的,可校长你拿这个书画来收买我,我就觉得这个事情变味了。”

雷校长并不接吴老师送回的卷轴,“小吴老师,你真的误会了,我觉得你不是一般格局的人,才跟你说这个事。国之强,则必人强。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说道,‘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此岳武穆《满江红》词句也,作者自六岁时即口受记忆,至今喜诵之不衰。自今以往,弃“哀时客”之名,更自名曰“少年中国之少年’。”

说到此处,雷校长一改书生的模样,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剑客。

“我曾向局里递上辞呈,我愿去教麻风村的那些孩子,可他们不同意。小吴老师,教育不兴,则无国兴,这不用我解释。不为国家之强盛,你们千万里的赶回来做什么?我也是苦闷,找你说说,我们这里,到底只是一个小地方,所以限制了人的境界。没有胸怀天下,哪里来的至高情怀?当年,我们墨池书院的寒门学子吕纬翰留学西洋,后来参加同盟会,就曾呼吁兴办教育,让每一个国人都得到教育,……你看,我又扯远了,不说了,小吴老师,你忙你的吧。”

雷校长转身去了,可他搅乱了吴老师的心。

吴老师看着雷校长的背影,突然觉得这个人高大起来。原来,吴老师一直以为雷校长是一个投机家和阴谋家,从这个时刻起,她不这样认为了。

吴老师回到教室,站在讲台上,问道,“哪一个同学对麻风村有所了解?”

“我,我知道。”

“秦永业,看来你还是一个‘万事通’,什么都知道,你说。”

“老师,那是一个可怕的地方,那里住着的全是‘鬼’,他们那个样子,就像是从地狱里面出来的,看过他们后,晚上睡不着觉,尽做恶梦。”

“你到底去过没?”

“老师,我也是听说。我爸妈下乡赶场,大白天都不敢经过那个地方,他们都会绕道走。”

“‘听说’来的都不真实。”

“那一个同学亲自去过。”

“我去过。”

“风子你说。”

“那个地方属于我小姑爹的管辖,那个地方叫石门村,当地人也叫‘大锅圈’,也有人叫‘天坑’,传说是天上的陨石砸出来的坑,很大很大。被从巴黎来的传教士选中了,他们想把这个地方作为传教中心,向周边三省扩散福音。所以,他们在山顶上修了钟楼。在天坑里修建教堂,易守难攻,可以躲避土匪。那些传教士就在天坑里修建了教堂、医院、学校,里面还有游泳池、足球场,他们的住宅里,每一个房间都有壁炉和浴缸,天坑里到处都有他们从巴黎带来的樱花,花开的季节,天坑里开满了樱花。我跟小姑爹去的时候,刚好碰上樱花开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着樱花的味道,天空上飘飞着樱花的花瓣。因为,里面房舍齐全,容易管理,镇上就把麻疯病人统一集中到了这个地方。当年,那些传教士用英文教周边的村民诵读‘教义’。我知道的,就这么多。”

“嗯,好的,坐下。”

我问吴老师,“老师,你是要去麻风村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