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百年校庆(1 / 2)

今年是农历卯兔年,西历2023年,如果不是城南中学的百年校庆,我们这帮天南地北的同学,或许永远不会再见面了。

我们都不知道用一生支付的梦想,值还是不值,一混我们都是一个甲子的人了。对于生命来说,差不多都是谢幕的人了。

青春和梦想都在一代接一代的人身上重叠和重复,不同的只是换了演员而已,新一代人成了人生这个戏台的主角。

如果不是母校城南中学的百年校庆,寡居省城的我也不会回到故乡雄镇去。因为在故乡,没有亲人了,所以,也就没有了牵挂。

多年没到故乡,仿佛是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己经找不到原来故乡的影子了。

故乡雄镇,是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的一个县城,有鸡鸣三省之说,意为一只鸡叫,三个省都能听见,故乡最大的特点是人口多,现在大概有150万人,是南方省的大县。在省城淘生活的人就有二三十万,在浙江专门有一条‘雄镇街’,可以说在这个星球上,到处都有雄镇人。

对于故乡而言,我的记忆一直停留在童年时代。

故乡雄镇,古有‘大雄古邦’之称,在管辖上曾归于四川,也曾归于贵州,从《雄镇州志》窥视,它曾经是一个州的建制,属地管辖涉及四川,贵州两省。土地宽阔,群山聚居。由于山地面积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人均土地面积是窘迫的,有的乡镇人均不足两分地,土地养活的人是有极限的。

雄镇人自古以来都有背井离乡的习惯。如河流涌向三个方向,四川,贵州,其它省及世界各地。

童年记忆中的故乡美得如天堂,县城的北面有一孤山独立,每年的冬天最早看见它的山顶堆满雪,孤峰之下的北城是旧时的衙门,民国的县党部,后来的县委会。北城的主街叫油榨街,酒坊,旅社,食馆,粉丝厂,面粉厂,二小,煤厂,县委招待所,东方红旅社,国营理发店等,都集中在油榨街和厢子街。

街中间有一棵古老的银杏树,据说银杏树是明朝时就有了。杏叶黄了的时候,满街都是飘飞的银杏叶子,果子洒满街道。

东城以武庙为中心,集中了百货公司,人民武装部,回族食馆,银行,购销店,外贸站,汽车运输站,废品收购站……

西城以文庙和万佛寺为核心,集中了邮政局,公园,电影院,新华书店,中医院,福音堂……

我家的老宅在南城,老宅的后面就是旧时的城墙,老宅是祖上传下来的庭院。

我们读书的城关一小就是旧时的私塾,名为墨池书院。有梅花数株,冬天落雪的时候开得妖艳。

城关一小,县一中,县人民医院,县法院,县教育局都分布在南城这一片。在城关一小和县一中门口有一棵千年槐树。被人们喻为风水树,护祐寒窗学子。

县城四面环山,城中遍植梨树,每年梨花开的吋候,县城就沦陷于万千梨花之中。

那个时候,我最好奇的就是东城的汽车站,常常会看着运去的长途客车发呆,因为,长途连着远方,心想,我什么时候从这里离开呢?

车站永远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归来,另一个是离开。

我回来了,可童年的故乡却找不见了。

高速公路通向四川,重庆,贵州,半小时可达的大湚市就有机场。

故乡不再是群山之中的闭塞之地,可多年前我们拼了命想离开它。

我在城南找了一家民俗客栈住了下来。

这些年奔波下来,留在身边的只有‘肥肠’,我收留的一条流浪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