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回城(2 / 2)

“有一年半了。”林翊渡回应。

“不过,二月份的时候,我家人过来这边了。家,家人在那,家就在那。”林翊渡笑笑一言。

“是呢。”蓝桉认同。

因为在蓝桉的认知里也是,小时候爷爷奶奶在大山里,大山里就是家。后来,妈妈在城里,城里就是家。长大了,心中的思想在哪里,这里就是家。她或许不是被所有爱包围的,但,她没有在险恶的环境下成长。这一方水土,这平静安详的生活,让她心底纯真善良,所以她的理想也高于同龄人。

这世上总有人庸俗,总有人碌碌无为,也总有人平平淡淡,更有人追求自我。人生百态,做心为之平静的事,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蓝桉老师,你为什么选择这边?”林翊渡也问起了蓝桉,因为在日久的相处中,他知道了蓝桉老师的点滴。她有机会留在城里,可是她却毅然决然回到了大山里。

留在大山里的,不是迫于一种跳升城里的机会,就是无法飞升出去的无力感。而蓝桉,她无需这个跳板,也并非存在无力感。

正如校长所言,蓝桉不是最聪明的。但,她肯学习,努力。以她的努力,她完全可以走出大山。随她母亲扎根城里,那怕是小城,都比这大山里强。可偏偏她跑了回来。

“因为这是我家乡。这里有我钟情的记忆,有我安心的感觉。我有过乡村朴素的生活,见过城里的繁华。我知道稻田有两季,我也知道落地窗外的灯光很耀眼。我用手吃过奶白的蜜虫,也用刀叉吃过西餐。儿时的记忆,似乎有点心酸,却是我人生中最简单的时刻。这里有我所想要的简单生活。”

蓝桉像是描述一篇散文回答了林翊渡的问题。她很尊重林翊渡,所以她丝毫不吝啬分享自己心中的思维度。

林翊渡忍不住分神回头,用尽余光看了一眼身后的蓝桉,再火速转回头开车。蓝桉的话语,像朗诵课文,却有感情真挚。

原来这世间竟然还有如此纯粹的人。

“简单,平安,才是一生最大的幸福。”林翊渡总结了自己的感想,尤其在平安一词上,话语更为深层。在说这词上,他的脑海总会浮现那个英雄模样。年少时,他的价值观或许都在英雄那临摹出来的。或许俗语也说得没错。他的血脉就是躺着这高尚的思想。

“蓝桉老师,到时候如果你回来,提前说一下,我有空就来搭你。”林翊渡像对待朋友告知蓝桉。

“林警官,不用那么麻烦。我自己打摩托回就好了。”

“我们都是朋友,没有麻烦的。而且就是如果那天我有空才能搭你。”

“那行,到时候,我提前告知你。”

“好。”

他们的对话很日常,朋友之间的情谊也仿佛因为高锌博的到来而密切。又或许是同龄人之间的相处,总是自然而然。

摩托车车声,风声,他们的话语声,都留在了这乡间的小路上,尘土路染了他们的记忆,石子路也咯吱响了他们的步伐,水泥路平铺了他们日常。

林翊渡送蓝桉上了车子,方才转身离去。蓝桉看着林翊渡的背影,不禁想,能拥有林翊渡这般正义的人的友情,是人生多么幸运的事情。她似乎也理解,为什么高锌博这位大少爷会不远千里来找他了,因为他值得。

蓝桉从未想过婚姻爱情,只是那个少女不怀春,她也不是没有恋爱经历,优秀的人让其欣赏而感情流动,人之常情。

车子开出了大山,蓝桉望着已经收割完的田野,慢慢在眼前抹掉,映入眼帘是高楼大厦。到城里已经夜里,城里灯火通明,灯光璀璨。一路上,蓝桉也有了好长时刻的少女情怀。或许是对正义的林翊渡无法抗拒,又或许自身的思维对林翊渡思想的欣赏。

他说“山里有山里的纯粹,城里有城里的欢乐。人这一生,知道为什么活,为民族大义,还是平凡琐事;无论何种,都是自己的人生定义,在不伤害国家利益和他人性命基础上,平安开心才是最重要。”

蓝桉转念又想,其实她也只是俗人。如果大学谈的对象给足了她安全感,或许她也会忘掉心中的信仰,为爱留在了家庭琐碎里。正是那段失败的情感经历,让她更为坚定心中的理想。回到山,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把更开阔的思想带给山里的孩子。如若能带他们出来,那是她觉得尤为神圣的事情。

爱情和婚姻是否同等性,蓝桉再没想过。那段失败的情感经历,也让蓝桉成熟稳重,好的爱情是两个世界更大化。她对林翊渡是欣赏,但,不是彼此的欣赏,走不到爱情上去。不过,能有位如此正义和高度思想的朋友,或许还会是她一生的骄傲。

城里的灯在眼前一亮,蓝桉脑子里的情情爱爱也就抛之脑后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