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山(1 / 2)

江望过去是贫穷,山不通是无知。

彩云之南的一个小镇,蓝桉小时候太懂它的贫穷与落后了。

小学每个年级,她都听到有人chuo学。五六年级的会去一些小厂打工,其他的就回家帮父母耕耘。对于一些父母而言,认字毫无意义,家里多一份劳动力才是最实际,而且能早点挣几个钱才是正道。

C学在落后与贫穷面前算得上是皮毛。蓝桉所闻的,是那些十五六岁的少年,还有乡里一些青年,碰那玩意,这些是毛骨悚然。

在这个小镇与缅隔江相望,蓝桉小时候也以为一些乡民过金角是为了工作,其实那是犯罪的天堂。有人在那里成大佬,有人回国成D物。

她也亲眼见过因为那玩意而亡的叔伯,干枯的身子骨,死后蚂蚁还在他嘴边爬行,白色的泡沫成为它们的棉花糖。

她们女孩子更早C学的数不胜数。有人出外打工了,早早也嫁了人。而这些能出外打工早早嫁人,且嫁的地方比这里好些,无疑是有点幸运。而未能离开这里的姑娘,则被父母安排嫁给一些身体有残疾,甚至比她们父母还大的人。因为对于父母而言,她们的礼金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蓝桉是幸运之上,母亲在她上小学六年级便把她接去了广州。对于自己的母亲,她的印象不深,更多的是母亲用潦草的字体写给她的书信。

信里内容不多,嘱咐她好好学习。或许蓝桉对于母亲多少都是陌生感,毕竟母亲在她两岁便离开了她。不过,对于“好好学习”四个字便牢牢记入了脑子里。她不明白好好学习能得到什么,或许是母亲的再一封书信,又或许是新年寄来的新衣,以及表扬与嘱咐她继续加油。

那年被接去城里时,蓝桉望着满街的路灯,眼花缭乱。在她记忆里,乡村最亮的是星星还有火光。

通明的不是路与灯,是知识与信仰。

蓝桉到了年少才懂。

对于母亲的过往,传入她耳朵的是村里三姑六婆的闲言碎语。

她和父亲都是邻村,在一起的时候也就是十来岁的懵懂少年,生下蓝桉也还是小姑娘。母亲的转折点是父亲的离世。

父亲好赌爱酒,母亲生下蓝桉的第二年,父亲喝酒开着摩托车在镇上出了车祸去世了,他还撞死了人。母亲为了替父亲还债而外出打工。

母亲这一走就是十多年,她还在外面安了家。蓝桉也曾以为母亲会如同村里妇人的议论纷纷,说母亲有了新家不要她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