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天子诏告37(1 / 2)

阊门,古时原称‘破楚门’,出门往西直通西楚,当年吴王阖闾欲破楚,立此门以通天地之气,故此得名,后至春申君黄歇时,因忌讳‘破楚’二字,才改为阊门。

此时已是深夜,阊门早已关闭。

而在城门之上,崔大斌的人头被一根麻绳系住发髻,挂在了高高的城垛之上。

一个稳健的身影缓缓从远处走来,当他来到城门口时,顿时从城垛后闪出无数禁卫军官兵,他们手持硬弩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他,而在那个人的身后,也从黑暗处窜出无数个手持各式兵刃的江湖人士,他们慢慢向那人身边逼近。

城楼中门大开,从里面缓缓走出禁卫军将军荆思林,他看着城楼下的那人高声笑道:“陆大侠,你终于还是来了!”

陆小凤冷冷道:“陆某好兄弟的人头还挂在那儿,陆某岂能不来!”

荆思林笑道:“如此甚好!陆大侠,那本将军就成全你,让你下去与你的兄弟团聚吧!”

说罢,就见荆思林将手一挥,顿时箭雨如潮般射向了陆小凤。

陆小凤只身勇闯阊门,要抢回崔大斌人头一事自然也很快传到了天子的耳中。

据说当时的战况十分惨烈!

因为碍于禁卫军身份的特殊,陆小凤并没有想要他们的性命,但混战之下,禁卫军受伤的人员也不在少数,几乎达到了十之四五。

而那些江湖人物却没有这么走运,当时在场的江湖人士共计有四百余名,当场战死的有一百余人,不过其中有大多数还是死在自己人的手里,因为现场实在太混乱了,这么多人围攻一个,拼杀之际哪还分得清谁是谁,所以误伤不在少数。而受伤的也将近一百余人,其中大部分是被自己人踩伤的,而剩下的那些江湖人物一看战况如此惨烈,不由丧失了斗志,最后全都落荒而逃。

好好的一场围歼战,最后硬生生被他们打成了一场大溃逃。

天子听罢只是淡淡一笑,好奇地问道:“那人头呢?”

朱德清回答道:“交战过后才发现,那人头不知何时已被人取走了!”

天子不由嘲讽道:“没想到堂堂一个禁卫军将军,竟让一个陆小凤给耍了!”

说罢,天子脸色阴沉地看了看朱德清,虽然朱德清脸上赔着笑,暗自在心里也为荆思林的失手而感到汗颜。

天子对朱德清语气冷淡地吩咐道:“江湖人犯了事,那就让江湖人去处理罢了,你通知荆思林,让他不要再插手此事了!”

朱德清显得有些犹豫道:“陛下,陆小凤杀害的可是陈知府,堂堂的朝庭大员啊!如果这样的事只让江湖人出面解决,岂不是置国法于不顾,而且,臣也唯恐这天下人,要骂官府无能了。”

天子问道:“大将军可曾亲眼见到陆小凤杀了陈知府?”

朱德清慌忙答道:“虽臣未曾亲见!但奏折之上写得清清楚楚,是那陆小凤伙同崔大斌违反禁令,夜探虎丘山,遇陈知府阻拦后便将其杀害,事后被荆将军发现,当场斩杀了崔大斌,而陆小凤仗着武功了得,趁机逃脱。”

天子笑道:“大将军不用复述,此奏折朕也看过!不过,朕只想大将军给出一个理由,这陆小凤为何要夜探虎丘山?如若不是朕此次要去游玩,想那虎丘山尽可对天下百姓开放,如此一处人皆可去的地方,那陆小凤莫非中了邪,才非要在官府封禁期间硬闯?这与情与理也说不通啊!”

听到天子发问,朱德清一时发愣,吱唔了半天也没回答出来,不由显得有些惶恐起来。

见朱德清神态惊慌,天子忙笑道:“朕之所问,大将军不必放在心上,朕也只是一时好奇,想知道些这奏折上没有的东西罢了。大将军方才担心官府如若不出面追查此案,怕引起百姓猜忌乃致招来非议,其实大将军不必担心,毕竟这赏银终究还是官府出的嘛!既是如此,让那些江湖人出出力,也是理所当然的,更何况,这是朕在告诉天下人,朕是在给他们出头的机会,来人!”

天子唤过身边的太监道:“立即传旨下去,如若有哪个江湖好汉能凭一己之力生擒了陆小凤,不论他的出生、品性,皆可入朝为官,封六品武官!若是哪个江湖门派替朕擒住了陆小凤,则朕亲笔御封其为江湖第一门派。”

太监答应一声,马上退出拟诏去了。

朱德清闻听不由大惊:“陛下,你这是……”

天子嘿嘿一笑,没再说什么,只是挥手让朱德清退了出去。

此诏一下,江湖中顿时乱了套。

那些出身低微,无权无势的江湖人物,有哪个不想一步登天?而那些江湖门派,又有哪一个不想成为天下第一门派?

顿时,五湖四海的江湖人物以及一些本不出名的门派纷纷赶往江南,一时之间,使得整个江南人满为患,无论大街小巷,到处都挤满了那些打扮得奇形怪状的江湖人物,真正的好不热闹。

不过,热闹归热闹,自然也有聪明人看出了诏中暗藏的玄机。

诏中只说生擒陆小凤可获如此殊荣,却未曾写明,如若杀了陆小凤会得何种奖励或惩罚,看似一步登天,实则极有可能因一念之差,堕入地狱!

故此,一些名门正派便严禁门下弟子妄议此事,更不准他们踏入江湖一步。

同样,看出其中奥妙的还有那‘万虎堂’的堂主!

“看来咱们这位皇帝还真是有趣啊!出了这么大的事,居然还给那陆小凤发了面免死金牌!实在是有趣!有趣之极啊!”

戴着黄金面具的‘万虎堂’堂主笑着说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