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一座植物园后/我的植物园爆火全网_分节阅读_第215节(2 / 2)

  据许主任说,在植物园的西区,人多的时候会组织雨林夜行队伍,游客在夜晚能看到平时见不到的景色。

  也是这里的一项特色体验。

  因为那边开发过,安全性较高,可东区的原生态雨林就不一定了,随时都有危险。

  途中,叶晗在棕榈科植物宽大的叶子上发现了一只巴掌大的捕鸟蛛。

  个头很大,浑身毛绒绒的,斑纹和足部带着淡淡的粉色。

  它是肉食性蜘蛛,体内有毒素。

  正如名字而言,可以捕食小型鸟类。

  平时往往是鸟类捕食蜘蛛等昆虫,在捕鸟蛛这里却恰恰相反。

  “小心,不要惊扰它。”

  许主任虽然这样说,自己却忍不住靠近,并拍了数张照片:“没想到今天在玉林里发现了野生捕鸟蛛,这是濒危动物,很少见到。”

  捕鸟蛛对环境有极高的要求,能在这里发现捕鸟蛛,说明这片热带雨林被保护得很好。

  许主任觉得今天的运气不错。

  毕竟他在这里多年,极少见到野生的捕鸟蛛。

  不仅如此,他们还发现了一条盘在树上的竹叶青蛇。

  大约四五十公分长,通体碧绿、眼睛橙红,有毒,然而颜色非常漂亮。

  它的身体在树枝盘成两圈,头部从树枝吊挂下来,盘曲的部分像一只翠绿的翡翠手镯。

  两人没有靠近,因为这种蛇具有一定的攻击性,故而只是远远地

  观察。

  许主任:“今天运气真的好,竹叶青一般只在晚上或者阴雨天出现,很少在白天见到。”

  叶晗同样大开眼界。

  用手机远距离拍摄这条竹叶青时,有一种激动且微带一丝恐惧的心情,怪不得一些探险者会来雨林探险。

  确实刺激。

  再往前走,叶晗看到了一棵高大的乔木——见血封喉。

  也是她准备引入的一种热带植物。

  见血封喉,也叫箭毒木,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流出的乳白色汁液含有剧毒,一旦接触人畜伤口,可使中毒者心脏麻痹、血液凝固,即刻死亡,毒性极高。

  古代常在箭头上涂抹汁液用来打猎,如今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眼前的这棵见血封喉比叶晗想象的要高大得多,有30多米高,胸径接近1米,是一棵参天巨木。

  而最让叶晗惊讶的是树底的根系。

  它庞大的根系裸露在外,不是如藤条状的须根或者侧根,而是扁平如三角形的巨大侧翼。

  每个侧翼足有两米高,延伸至五六米的宽度,如同在她面前立了一堵灰色的墙,甚为壮观。

  叶晗需要仰头看它的根,放在其他环境简直难以想象。

  普通植物的根系深深扎根于土壤之中,即使裸露在外、也只有很小的一部分;然而在这里,露出的根无比宽阔,从中心辐射而出,向外发散,形成数个板状结构,作为植物强有力的支撑。

  这就是热带雨林所特有的现象——‘板根’。

  许主任与叶晗一起站在这棵树面前:“这种板状不定根是由侧根发育而来,主要有两个作用。

  其一,起到附加支撑,防止这些三四十米高的、树冠庞大的乔木因‘头重脚轻’而不稳,更好的抵抗雨林中狂风暴雨的袭击。

  其二,雨林中的水分经常处于饱和状态,它们的根系因为呼吸需求难以深入土壤的深层,所以只能在地面不断发展。”

  叶晗看着眼前的这堵‘板墙’,上前摸了摸,很硬,“主任,板根都这么大吗?”

  许主任:“看情况,不过一般都不小。

  生出板根的都是大乔木,我见过一棵最大的四数木,高40多米,有13块板根,地面延伸出最长的一块有十米长,十分惊人。”

  十米。

  叶晗发自内心的感到惊叹。

  大部分乔木的高度也就在十几米,然而热带雨林中的大树,只是根系便能延展到这样的幅度,实在可怕。

  板状根让它们更加稳定,获得更多的水分和营养来供给自身,使其不断向上生长,达到惊人的高度。

  ……

  叶晗还见到了桫椤,国家二级野生保护植物。

  它属于蕨类植物,却能长得和树木一样高大,可达6米以上的高度。

  许主任:“桫椤也是活化石,在2.3亿年前便存在了,是现今仅有的木本蕨类植物。”

  叶晗仰头看着它伸展的叶片,不由得想到了金毛狗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