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一座植物园后/我的植物园爆火全网_分节阅读_第210节(1 / 2)

  就像是走入了十几个不同的场景中,近距离地认识到上百种菊花,并感受到了它们独特的美。

  每一种菊花都在这样的搭配中,体现出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色。

  精巧的设计,视觉的盛宴,难以忘怀的菊花之美。

  姚母印象最深的是一处造景——画框中的菊花。

  一盆盆菊花由远及近,排列成一幅巨大的画作,旁边的空地上铺了画布,支着几个画架,艺术性十足。

  本以为只是作样子,没想到真的有艺术家坐在那里写生。

  很多游客在围观。

  看笔触和调色,一看就是专业的。

  可能正是如此,才得到了工作人员的允许。

  如果她会画水彩画,有机会上去尝试一次,那将是多么独特的体验。

  姚母感叹:“这次来得值。”

  来得太值了,每一处景色都值得细细品味。

  连她都记住了不少菊花品种的名字,甚至想回去养上几盆。

  经过了菊花馆的数个景点,他们来到了标识牌中的最后一处景色。

  姚冰三人跟着其他游客一起,走入一处古朴的院落,老旧的门框仿佛能听到木板的吱嘎声。

  院内种着野菊,有古井、打水设备、水缸和舀子,仿佛能看到有人在浇灌这些菊花。

  长廊的石台上摆放着一盆盆名菊,数量繁多,一眼望不到头。

  “哇——”

  姚冰看着这数百盆的或艳丽、或雅致的名菊,与这个落魄的院落相比,这些菊花就像是这座院落的宝藏,令其蓬荜生辉,焕发出不一样的魅力。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些菊花的花盆各有不同,有的为碗状、有的为盆状,还有四方花盆、六方花盆、方形水仙盆等等,均为陶器和瓷器,造型多样。

  看着却并不华贵,外部色彩脱落,像是使用多年的样子,别有一番风味。

  古色古香的感觉铺面而来。

  游客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样式的花盆、也很少见到数量如此之多的名贵菊花,何况一个个培育得极好,令人叹为观止。

  其中有一些还未绽放,有些半开,多种姿态让人频频驻足。

  姚冰等人进入内室,虽无雕梁画栋、亦无金色牌匾,却尽显雅致。

  右侧的博古架上摆放着几十盆精心培育的独本菊,为一些名贵的新品种,预计将与传统十大名菊一较高下。

  对面的木桌摆放着菊艺插花,上方的墙壁挂着两幅菊花古画和一幅山水画,卷轴的边缘微微泛黄,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茶桌上有打开的茶杯,姚冰过去看,里面居然真的泡着茶。

  两三朵菊花落入青白的茶盏中,花瓣轻轻漂浮。

  茶杯下方压着一长条,以毛笔写就:

  [自家栽种之杭白菊,古时贡品,与“西湖龙井”并提,甚为名贵。]

  杭白菊……

  让她又认识了一个菊花品种。

  茶盏中还冒着热气,菊花的插花也有人打理,院落中的野菊应该是早上才浇过水,还有湿润的感觉。

  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有人在这里生活一样。

  非常生活化的场景。

  将整间屋子参观完毕,他们准备从左侧的小门离开,没想到进入了一间更为简陋的木屋。

  里面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墙上挂着草帽、蓑衣等,毫无观赏性。

  继续推门而出时,姚冰三人和其它游客瞬间愣住。

  屋外的两侧是一片竹林,十多米高的竹子挺拔高耸,遮住了大片阳光,竹叶青翠,林荫遍地。

  野菊花漫山遍野的盛开,在光影下映出一片灿烂;老旧的篱笆竖立在四周,旁边搭着一些锄头和农具,石板铺成的小径凹凸不平,不知通往何处。

  有一种误入世外桃源的感觉。

  竹叶在风声中沙沙作响,呼吸之间能闻到独属于野菊花的香味,伴着淡淡的竹香,让人心情放松,仿佛时光都慢了下来。

  连姚冰都有一瞬间的恍惚。

  思绪好似脱离了现实,进入一种悠然宁静的状态。

  她沿着小径望向远处,似乎看到了连绵起伏的山峰,山林的回声在周围飘荡,与竹林的声音一起,心境开阔,怡然自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描述的或许就是这样一种场景。

  将菊花的雅致与四君子之一的高洁品性,寄托于这样的环境之中,自己也养成了如菊花一般淡泊的心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