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一座植物园后/我的植物园爆火全网_分节阅读_第161节(1 / 2)

  他从来没想过花间集会花费巨大的成本、来搭建一个专业级别的实验室。

  除了国家拨款,谁会舍得?

  起码大几千万的资金,后续的保养维护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正因如此,他才会说刚刚那番话,就是料定了花间集没有自己的实验室!

  即使有,也不可能符合高端实验室的标准,设备与展台陈旧、面积狭小,叶教授看了之后必然会皱眉,从而怀疑他们的科研水平。

  然而现在——

  毕景辉看着眼前一套套崭新的设备,中央的巨大屏幕和检索引擎,整洁的储物柜,内部的无菌操作间等数个房间,心里一阵咯噔。

  完了,这里的实验室一看就比他们植物园要高出好几个等级!

  无论是设备、配套设施、环境、整洁程度、区域规划等都不在一个水平。

  的确如此。

  市级植物园的实验室怎么可能比得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两者实在差得太远。

  看着站在前方的叶教授眉宇间满意的模样,他懊悔不迭,恨不得返回去扇自己一巴掌。

  他为什么要去故意暗示对方的实验室不行、设备不先进!

  现在好了,结果恰恰相反,花间集彻底在叶教授这样的大佬面前挂了名。

  不过……

  毕景辉看着新得仿佛没用过几次的实验设备,心头仍抱有一丝侥幸。

  看这个样子,实验室应该是这两三个月才建立的,毕竟花间集从去年才开园,到现在也就一年时间。

  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取得什么像样的研究成果?

  他想着昨天项目组长递交的兰科植物的培育资料,缓缓呼出一口气。

  实验室便罢了,但在科研成果方面,他们不一定会输。

  郁思明博士作为项目总负责人,为一行人介绍了整套的实验设备,果然均为最新型仪器,精度极高,得出的结果偏差度趋近于0。

  而且设备十分齐全,几乎囊括了市面上的所有类型,即使叶教授都感叹花间集实验室的建造标准,说明对于科研非常重视。

  作为一个自给自足,没有政府资金扶持的私人植物园,难能可贵。

  叶教授对花间集的观感无疑又上了一个层次。

  而他作为国家级考察团负责人,他的态度势必会影响到地方相关部门的决策,为花间集带来更多的资源。

  毕景辉这位4A级植物园的园长看在眼里,心中不由得更多了几分焦躁和急切。心生懊悔的同时,也希望花间集的研究数据不足,以此来抵消这些实验设备带来的优势。

  可惜,他并不知道这只是展示的开始。

  实验室的设备是最基本的,拥有渠道和金钱即可获得,而位于中央的智能控制中心才是真正的核心,帮助科研人员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智能系统拥有极为先进的云平台与超高速的算法能力。

  它能自动对研究数据及植物样本扫描上传至数据库,达成信息共享;并就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诊断、进行概率性预测,从而大大节省科研时间,使两个团队少走了很多弯路。

  同时,其检索功能强大到足以覆盖全球的资料库。

  除专利保护类的保密资料,任何与植物相关的疑问都能在此处得到解答,并对信息进行分类和排序,避免在冗余的资料搜寻中浪费时间。

  叶教授在郁思明的示范中尝试了几次,为它强大的功能感到惊讶。

  以他的地位和阅历,已经很少有什么能让他动容,眼前的智能系统便是一例。

  给其他人带来的震动可想而知。

  叶教授经过尝试,已隐隐感受到它在科研方面的巨大作用,有了这个智能系统,科学研究将事半功倍。

  若是能应用到中科院研究所内部,所带来的影响将无法估量。

  国家科研部门需要一台这样的仪器。

  不过此事需从长计议。

  叶教授看着眼前巨大的屏幕,沉吟:这只是初步的设想,可行性有待考证。

  他准备私下询问,先对相关的渠道和来源做一番了解。

  ……

  参观过外围的实验室,一行人又陆续去看内部的无菌操作室、植物组织培养室以及育苗试验区等。

  付庆云等研究员彻底感受到了这个实验室的先进,甚至在技术水平上隐隐超越国家实验室。

  对于自然繁衍及幼苗的培育,人为控制的温度、湿度、光照、气候、水土等,全部达到了极高的精准度,最大化保证成活率。

  当郁博士从无菌室小心的拿出两株达尔文兰的幼苗时,即使早已做了心理准备,在场的人看到时依然振奋不已。

  如此稀有的达尔文兰,居然真的培育出来了!

  刚长出的兰草很小,只在土壤中萌发出两片肥嘟嘟的小叶子,但肉眼可见的很有活力、色泽鲜亮,好好培育一定能长成鼎鼎有名的达尔文兰。

  不待对方提出疑问,郁思明便将基因检测报告和相关的培育资料分给众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