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一座植物园后/我的植物园爆火全网_分节阅读_第158节(1 / 2)

  叶晗在研究人员心目中的地位再次拔高。

  郁思明看了一眼名单,发现叶教授这次带的博士生中,有两个为中科院出身,换言之,也算是他的学弟,只比他小几届。

  心里着实有些羡慕。

  但郁思明毕业没几年便被高薪聘请去M国研究所工作,也获得了想要的待遇,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而如今在花间集,无论工作环境、设备的先进程度还是薪酬,均远超市场水平,如今还有机会接触到叶教授这样的大佬,他对这份工作简直不能再满意了。

  郁思明非常庆幸自己来到了花间集,并为明日的会面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第二天早上8点,叶教授率领考察团来到花间集2号入口处,毕景辉来得更早,7点半不到便到了。

  叶晗与郁思明接待了一行人。

  郁思明深吸一口气,主动上前介绍自己。

  叶教授没怎么表态,身边一个名叫付庆元的博士研究员看了他一眼,眼中带有些微惊讶和一丝嘲笑。

  没错,他就是名单上郁思明的‘学弟’,中科院的校友,并在同一导师手下待过。

  当初郁思明身为中科院的天才,不止一位导师称赞,研究成果显著,后被高薪聘请去M国的事迹也在校园流传,算是一号人物。

  那时候有多少学弟学妹羡慕,年薪百万的待遇+高端的实验环境,几乎是每个博士生梦寐以求的工作待遇。

  但国内人才济济,能达到的人凤毛麟角。

  然而现在,付庆元看了这位师哥一眼,心里微带不屑,也隐隐有一种压制对方的快感浮现。

  真没想到对方会落到如此境地,在一个私人植物园内当研究员?

  当真是今非昔比。

  纵然教授说过这次考察的植物园不一般,但再如何也是一个私人植物园,坐落于W市这样的二三线城市内。

  而他们在首都的国家植物园工作,事业编制,无论薪酬待遇还是都超过其他植物园,又跟着叶教授做项目,是其他人挤破头都无法获得的荣耀。

  不管怎么对比,都比对方强好几倍。

  这位郁思明学长实在有些可惜。

  ……

  叶晗带着一行人来到展览温室。

  现在正是4月底,温度回暖至20多度,阳光不算艳烈,是比较适合的温度。

  展览温室穹顶的一片片‘玻璃幕墙’分别打开至不同的角度,自动调节光照和温度,通风效果良好,好似春风拂面,夹杂着草木的清新,没有丝毫的闷热感。

  很容易便能感受到与其他展览温室的不同。

  而里面的假山瀑布、爬藤绿植、小桥流水等布景设计,五大景观区的标识,更是让初次到来的毕景辉不由自主地四处打量,在察觉到后迅速收回目光。

  展览温室而已,他们的植物园也有,没什么稀奇。

  食虫植物区在左手边,一行八人径自往这个方向走来。

  然后齐齐站在玻璃窗面前愣住。

  马来王猪笼草。

  作为专业人员,站在这里的人全都认出了这种植物。

  然而这种稀有的猪笼草因为地理、气候、温度、湿度等的限制,从来没有如此茂盛过。

  原本攀附于粗壮树干的两株马来王猪笼草、到达一定的高度后继续沿着枝干攀爬,如藤蔓一般缠绕其上。

  从下至上每片叶子均超过一米,极为宽大、肥厚,叶片末端挂着巨大的捕虫笼基本都在20-30公分,一个个耷拉下来,似乎能听到里面晃动的水声。

  而竖立于地面的最大捕虫笼,尺寸更是大到惊人,居然有44公分!

  好似一只浅红色带着花纹的水缸放在这里,又宽又胖,上宽下窄,容积为3.8L,里面装有近3L的消化液,小型昆虫就算不被消化液腐蚀,也会被淹死。

  实在太巨大了。

  6斤的消化液,用手拎都要费好大功夫。

  考察团没有任何一个人见过如此巨大的捕虫笼,即使叶华西教授也从未见过,不由得凑近了看。

  这就是获得吉尼斯世界记录的捕虫笼,的确非同一般,视觉效果极为震撼。

  国家植物园自4年前便引入了马来王猪笼草,恢复用了大半年、而后精心培育三年,长出的最大捕虫笼为34公分,在当时引起了一番轰动。

  作为第一次引进并培育这种稀有猪笼草的植物园,能养出如此尺寸的捕虫笼,所有的研究人员都十分满意。

  他们已经完美克服了原产地的种种限制,使其在国内成功培育,为国内的首例。再如何精心照料,也不可能长到和原产地一样的尺寸吧?

  然而花间集却直接打破了原产地的最高记录。

  44公分的捕虫笼,超出国家植物园10公分,近三分之一的高度!

  这可不是努努力就能打破的微小差距。

  付庆元看着标尺上的数字,第一次感受到这种被碾压的感觉。

  当时,叶华西教授已经是食虫植物方向的负责人,他们也参与了马来王猪笼草的研究和培育。

  虽然不是项目的核心人员,但同样与有荣焉,私下里还大肆庆祝了一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