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一座植物园后/我的植物园爆火全网_分节阅读_第98节(1 / 2)

  绝色双姝(双色万维莎)、桂花雨落、星罗棋布(王莲)、优雅的蓝莲花、璀璨冰晶(玉露多肉)、天鹅湖、展望的鹤(鹤望兰)、古木参天(罗汉松盆景)、假山与藤(常春藤)、树桩上的兰花等优秀作品。

  不仅花间集的员工们期待着科普馆开放,人们在摄影评比中看到了那么多优秀的照片后、亦期待着1月22日的到来——

  也就是科普馆正式与大众见面的日子。

  1月19日,科普研究馆的一楼展厅全部布置完毕,当天闭馆后,员工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密闭的施工区来到了内部。

  从序厅的‘花间集科普馆’六个硕大字体单独陈列于众人面前,用色彩绚烂的干花和植物墙打造而成时,员工们就被震撼到了。

  “这是…千日红?”

  “干花也这么好看。”

  千日红不愧于它的名字,花期长达两百天有余,而且它的花朵不会凋谢,等到水分散去之后会形成干花,干花将保持一定的光泽和水分,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千日红,花开千日正如是。

  用千日红和其他植物花卉打造这样一个令人震惊的‘大标题’可谓独一份,既色彩明丽又能感受到植物的活力,给艺术殿堂般的展厅带了十足的生命力。

  再往里走,员工们的惊讶与震撼就没有停过。

  从序厅到主厅、从摄影鉴赏到投影室……从地面到墙面、再到天花板,每一个展区、每一个角度、每一个设计都让他们感受到了久违的新奇感和参与感。

  他们在进入之前,根本不会想到科普馆会是这样的,不是单一、单调的科普,而是有那么多的表达形式,完全不会感到枯燥。

  等到出来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觉得意犹未尽,很想再进去参观一次。

  尤其是柳艺,此时早已没有了以往的担忧,简直乐不思蜀,等到其他员工过去叫她才出来。

  只是在出来的时候一直往回看,眼神带了明显的不舍。

  柳艺找到叶晗的身影,走过去亲切地挽着她的胳膊:“嘿嘿,园长,展厅开放之前我们还能再来吧?”

  “我想明天再来一次。”

  这里实在太有意思了。

  叶晗看着其他员工期待的表情,笑着道:“当然可以。”

  “对了,经过刚才的体验,你们觉得还有什么改进的地方吗?”

  “没有没有。”王洪年急忙摆手。他连想都想象不出来,何谈改进。

  “绝对没有。”

  “想不出任何能改进的地方。”

  “园长,科普馆不需要改进。”连一向冷静干练的王芸都发话了,语气笃定:“游客一定会喜欢。”

  “没错。”

  “我也觉得。”其他员工纷纷附和。

  能让他们这些每天待在花间集的员工都感到惊叹,其他游客只会比他们体验更佳。

  叶晗杏眸带笑:“那就好。”

  她同样对自己设计的科普研究馆有信心。

  ……

  1月中旬,大部分学生已经开始放寒假。

  陶晓晴18号放假回家,19号早上便去了花间集,与好友唐晶晶一起品尝了当日的特色茶点:

  桂花拉糕一屉(8块)、桂花红豆糕一屉(8块)、清炒藕片一盘。

  饮品:桂花酿一壶。

  桂花酒酿是特质的银壶,壶嘴弯曲,很有古代侠客潇洒对饮时的风范,但度数很低,并不醉人。

  倒出的酒液清澈透亮,带着桂花的甜香,特别好喝。

  到最后,两人把整壶全部喝光,直到倒得一滴不剩。

  吃饱喝足后,两人各点了一杯桂花乌龙,一边喝一边从1号门逛到2号门,去了展览温室,观赏了天鹅,然后沿着松柏园、桂花园、玻璃花房、竹林、人工湖……从头到尾地游览了一遍。

  在离开前用纸袋换了馨香的桂花书签,并各自打包了一份茶点带回家。

  那份茶点得到了全家人的认可,被瓜分地一点渣都不剩。

  1月22日,花间集的科普馆正式开放。

  从本月10号起,花间集的人流量便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到了科普馆开放的今天,必然会达到人流量的高峰。

  陶晓晴这次比以往起得更早,打算早上第一波进去,不然一定会非常拥挤。

  刚准备出门,她的妈妈叫住了她:“晓晴,今天你小姨和你弟弟路泽昊也要去花间集,没准你们会碰上,到时候别忘了打个招呼。”

  路泽昊今年小学刚毕业,在家待了几天就待不住了,非要闹着出去玩,陶晓晴的小姨就想到了花间集。

  主要她的同事和孩子都去过了,评价很高,陶晓晴的朋友圈也发了不少照片,景色的确漂亮。

  没事去看看植物,顺便去科普馆了解一些知识也挺好。

  “好的妈。”陶晓晴应了一声,内心倒觉得根本不会碰上。

  路泽昊那孩子不爱学习,整天光想着玩,估计在科普馆待不了几分钟就走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