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内官内侍等级132(2 / 2)

这是降职任用,但是都知监掌印太监,绝对不会不愿意。因为以前的都知监甚不显贵,其人极寒苦,难以升转,被称为下下衙门。

如今都知监一跃成为内廷都察院,都知监的提督太监,比以前的掌印太监更有权。

更何况王文政这个新任都知监掌印太监,是皇帝的心腹,任谁都看出他是要大用的。如果能巴结上王文政,区区都知监掌印算什么。

所以朱由检完全不在意现任的都知监掌印想法,让王文政直接担任掌印。

看着王文政领命,朱由检道:

“都知监下设廉政处、审计处、检察处、调查处,负责内廷监察。”

“你负责锦衣卫监察司组建,应该熟悉这些吧?”

王文政听到之后,当即向皇帝汇报锦衣卫监察司组建情况,又请求从东厂调遣人员。

东厂的一大职责就是监视锦衣卫,如今这个职责被太监提督的锦衣卫监察司分走。

朱由检考虑了一下,答应王文政的请求,但是让他对东厂人员严格审查,不要把以前的风气带入监察司。

至于都知监这个衙门,完全不从东厂挑选人员:

“都知监四个处新设,要挑选背景干净的人员。”

“拜干爹、认老叔的一律不用,从内书房挑选新人,试用后署理职务。”

“都知监要负责内廷审查,内廷也需要人人过关。”

“都知监和内官监做好配合,把所有内廷人员审查一遍。”

“内廷职司也需要调整,重新进行任命。”

王文政、刘若愚领命,都听出皇帝不喜欢拜干爹、认老叔,看来内廷的风气,以后会有变化。

又想到内廷的新人,刘若愚询问道:

“刚进宫的新人,应该如何任命?”

却是他想到内书房毕业的也只授予从九品散官,其他人自然更低。

朱由检懒得多想,直接仿照九级吏员,设置九级内侍,下令道:

“从九品内官以下,设立九级内侍。”

“入宫内侍经过训练处培训后,按训练成绩授予一到三级内侍,优秀的推荐入内书房。”

“之后五年一迁,有年功可以减磨勘,可以申请去内书房读书,内书房组织考试招收。”

“到了第九级,可授予从九品内官郎,自此成为内官。”

“内官可以称臣,必须进内书房读书,至少要认识字,知道典章礼仪。”

“有郎官散官的内官,可以担任协理、佥书等职位。”

“有大夫散官的内官,可以担任掌印、提督等职位,可以正式称为太监。”

“内官和内侍在五十岁以上年老体残或患病不能在宫内当差时,可以申请出宫。六十岁仍然没有品级的,按其以往功劳,决定是否授予从九品内官郎,安排到宫外当差。”

“出宫后的待遇,由其级别决定。”

财政实在太紧张,朱由检现在不敢给内官内侍提高俸禄,也不敢许诺退休待遇。只能先划分级别,以后具体确定。

刘若愚听着内侍五年一迁的规定,知道从一级内侍升为从九品内官郎,需要四十年时间。这么长时间下来,他们大多就五六十岁,需要出宫当差了。

如果像魏忠贤那样成年后才入宫,估计升不到内官,就要出宫当差。

所以成为内官的最好办法,就是去内书房读书。这让内书房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

司礼监拥有内书房,权势仍旧是内廷第一。相当于内廷吏部的内官监、内廷兵部的御马监、内廷都察院的都知监,都无法和司礼监相比。

更别说他和王文政,都是以司礼监太监的身份,兼任内官监、都知监太监。

司礼监在内廷的地位,可谓牢不可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