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进士争议105(2 / 2)

“特赐同进士这件事,阻力会非常大。”

有了这个认识,再考虑到就算被特赐同进士,也多半会被真正的进士排斥。朱由检觉得干脆改个名字,让进士不那么反对:

“改名字就改名字吧,不称为进士也行,只要迁转视同进士就可以。”

“而且特赐同进士到底还带个进士,多半会要求只有举人才能被特赐,改成其他称呼就不一定了。”

“名额也可以增加一些,方便以后任用理工类人才。”

心中有了盘算,朱由检决定在特赐同进士上妥协,但是在明法科、明算科的设立上,一点都不妥协。

有钱嘉徵、王璘等士子的支持,再加上扩招进士对所有举人都是利好。那些已经上岸的进士,阻挡不了明法科、明算科的设置。

也因为此,朱由检对上疏的钱嘉徵、王璘也印象大好,让他知道了士人对明法科明算科的态度。尤其是钱嘉徵这个名字,让他印象深刻:

“上次钱嘉徵弹劾魏忠贤十大罪的奏疏,写得就非常好,把魏忠贤的罪行几乎都写全了。”

“如果贡生参考的事情没通过,可以考虑特赐身份,让他去通政司任职。”

“吕图南也真是的,一份报纸都办不好,现在都没有定下来。”

“钱嘉徵文章写得好,做个主编应该能胜任!”

对通政使吕图南有些不满意,朱由检觉得他办事效率太差,到现在都没搞定报纸的事情。打算安排个新人,拿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办好这件事情。

开辟新事物这种事,就该用年轻人。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而且对建功立业怀着信心,远比因循守旧的老臣好用。

吕图南这个通政使,以后头疼的事情会更多!

十一月六日,常朝。

首先处理的是三法司事务,尤其是审查阉党人员。

皇帝说了要人人过关,同样也要在每次朝会上听取进展。

大理寺如今正在审查吏部,还要重新审理以前阉党定下的冤案,实在忙不过来。

朱由检勉励他们一番,又正式给袁可立加右都御史衔,在刑部尚书和左都御史上任前,协理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事务,推进三法司改制。

这件事袁可立先前没有漏出口风,群臣在朝会上听闻之后,心中一阵惊异。

皇帝将三法司大权都交到袁可立手上,可见对他的信重。那些对袁可立有意见的,也只能把不满压下去。

有臣子提出这个职务要廷推,被朱由检以不是常例没有理会,让袁可立做好三法司改制工作,合并五城兵马司为三城区,建立城区衙门。

袁可立接受任命,然后就提出确定内廷外廷衙门,修订法律法规诏令。

这些都是先前就谈好的,朱由检一一听从,帮他这个协理三法司大臣树立权威。

其他臣子虽然提出了意见,却没有多大改动,大体是按朱由检和袁可立在西苑的谈话,确定了这些事情。

然后,袁可立提出在明年开明法科恩科,招收擅长法律诏令的人才进入三法司任职,争议终于开始。

朝堂上很多进士出身的官员,都对此发表意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