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戒严制度96(2 / 2)

却不知在朱由检看来,大明以后很可能长时间陷入战乱,西北酝酿的农民起义,历史上掀翻了大明朝。

为了合法拥有直接颁布诏令的权力,也为了给文臣个盼头,让他们觉得只要战乱结束,一切就会回归原样。朱由检提出戒严制度,独揽一切大权:

“真不希望用到戒严令。”

“但是如果发生战乱,那是不用也得用了。”

“陕西那边的情况,不知怎么样了?”

早就命令在京官员上奏陕西情况,朱由检却没有得到多少有用的。那些臣子不是尸位素餐,就是在向自己这个皇帝隐瞒。

他现在只能期望派去陕西的锦衣卫能带来更确切的消息,孙传庭这个历史上的能臣,能够不负重托。

同时觉得戒严制度需要完善,不能局限在京城。

想到西北的事情,朱由检道:

“戒严要有范围,朕可以在京城戒严,也可以在顺天府、北直隶、甚至全国戒严。”

“地方若发生战乱,可以局部戒严,由朕授权总督巡抚等大臣实施。”

“地方戒严期间,朕可以颁布诏令,在戒严地区代替法律施行。”

“负责戒严的总督巡抚,也可以用政令军令统揽大权,一切以平定战乱为目的。”

向袁可立提出这个条件,朱由检又说道:

“戒严期间的诏令大部分是临时举措,但是戒严期间的任命,在戒严结束后仍有法律效力。”

“招降纳叛时册封的官职,甚至授予的世职世爵,应该被朝廷承认。”

“像上次顺天贵族的事情,可以看作是局部戒严。朕在察觉战乱后直接发布诏令,将林丹汗册封为顺礼王,制止了他和顺义王的冲突。”

“这是成功的例子,以后发生这样的事情,朝廷要直接承认。”

想法一个接着一个,袁可立觉得有些跟不上皇帝的思路,只能向皇帝恳求道:

“陛下,戒严制度事关重大,容臣回去以后认真思考。”

“陛下可以在朝会上和群臣商议,颁布正式诏书。”

袁可立这么说了,朱由检当然笑纳。他不觉得朝堂上那些需要过关的阉党臣子胆敢反对自己,决定在其他文臣回归前,把戒严制度用正式诏书确认,并且颁布出去。

有袁可立这个能臣背书,那些人算有所非议,也应该会承认在朝会上通过的正式诏书。自己以后可以用这份诏书为依据,制定戒严法律。

自己能通过戒严令,在战时合法拥有马上皇帝的权力。

袁可立当然知道现在朝堂上的大臣不会反对皇帝,但是他自己对戒严制度不熟悉,只能用出拖字诀,回去后和自己的学生等臣子商议。

他相信,外廷那么多臣子在,一定会想法约束皇帝的权力。到时候一条一条商议,皇帝争不过他们。

两人都觉得自己能够取得胜利,心中都是十分满意。接下来的谈话,自然更加融洽。

朱由检也开始继续之前的话题,为刑部设置新部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