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顺礼王62(2 / 2)

再看着沙尔巴呼图克图和贵英恰,林丹汗还没算上他们献上的市赏。虽然他不可能把两人获得的市赏全部收过来,却能计算在自己的力量内。

如此一来,他直接掌控的就有近三十万市赏。再加上大明册封的各级爵位,整个察哈尔部获得的市赏,每年能达到五十万两。

自己靠这些钱财,很快就能恢复力量,到时候和后金争锋,也不是没有可能。

一时雄心再起,林丹汗心理上已经接受封贡,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当然掌握封爵的权力:

“去把我的玉玺拿来,再去把大明使者请来。”

“我要亲自和大明使者商议,定下封贡条件。”

帐中众人听到林丹汗的决定,顿时一阵欢呼。他们都知道接受大明封贡之后,自己和自己的后裔就得到了保障。大明两百多年的信誉,恭顺侯和顺义王的待遇,都让他们相信这一点。

所以,孔贞运很快被他们请来,谈论封贡条件。

对林丹汗要求掌握封爵权力的事情,孔贞运一口拒绝。这种权力只有皇帝才能拥有,林丹汗不可能获得。

但是孔贞运也让了一步,表示林丹汗可拟定名单,自己会按他的要求,核实户数之后,发放相应诏书。

林丹汗接受这一点,觉得部落首领封什么样的爵位,仍是由自己决定。他们获得的市赏,自己也能掌握。

然后就是玉玺要换成玉印、高于金印一级,孔贞运本来不想答应,但是在沙尔巴呼图克图提到阐化王的例子后,咬牙答应下来——

只要事情有先例,他觉得当今皇帝不会在意。尤其是林丹汗这件事,关系北疆安稳。

最后是林丹汗的封号,林丹汗强硬表示:

“我是草原上最尊贵的大汗,而且还有玉印,不能排在任何人后面!”

“我的王号一定要高于顺义王,王位要排在顺义王前面!”

孔贞运心中暗笑,再次暗赞皇帝的先见之明,拿出诏书说道:

“陛下给大汗的王号,定的是顺礼王。”

“在我们中原有一句话,‘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意思是礼和义、廉、耻这四个字,是国家的四根支柱。”

“顺礼王和顺义王同为国家支柱,而且排在顺义王前面。”

对这个字很满意,林丹汗表示要的就是这个。不过他想到自己了解的大明王号,又询问道:

“大明的亲王是一字王,郡王才是二字王。”

“我这个顺礼王,为何用的是两个字,到底算亲王还是郡王?”

孔贞运此时已完全了解林丹汗的性子,对他爱面子这一点看得非常透彻,当即顺着他道:

“大王的爵禄是一万两,是从亲王的一万两改来的,当然视作亲王。”

“只是大王是外藩,不该用亲王的名号,所以用了两个字。”

林丹汗却不接受,对此非常较真,让孔贞运一定要封一字王。他的目的是像大明的亲王一样,除了世子能继承王位之外,其他儿子都要册封郡王。

孔贞运惊得目瞪口呆,知道林丹汗为何在这点上计较。如果答应了这个要求,以后顺礼王一系,就会像秦王系、晋王系那样,拥有十几个郡王,这对朝廷来说,是极大的负担。

而且王爵泛滥,对大明统治草原也不是一件好事,会影响到公爵等爵位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孔贞运对此绝不敢答应,也不觉得皇帝会同意。

后背急得出汗,孔贞运向林丹汗道:

“大王的册封诏书已经写好,我这个使者是无权修改的。”

“不如大王先接受诏书,再向朝廷商讨名号。”

“陛下很重视大王,应该会同意的。”

林丹汗有些犹豫,知道一旦接受册封,事情就不好改了。侯保山看出他的顾虑,和孔贞运商议之后,取出“绳愆纠缪”银章,告知林丹汗可以通过银章密奏,和皇帝直接通信。有什么要提的要求,都可以写在书信里。

这让林丹汗感觉受到重视,觉得大明皇帝会认可自己要求。而且有了银章密奏后,自己能威慑大明官员、不被他们随意欺骗。否则自己会告诉大明皇帝,让皇帝处罚他们。

所以他思考之后,决定道:

“要求我会写在书信里,但是在新诏书和玉印到来前,我不会献上玉玺。”

“想要我的玉玺,要拿亲王玉印来换。”

孔贞运无权决定,只能表示同意,同时他也说道:

“只要大王接受诏书,今年的爵禄就能发给大王。”

“贸易配额如果用不完,也可以顺延到明年。”

林丹汗点了点头,觉得拿到市赏最重要,按孔贞运的要求,接受了顺礼王诏书。

如此一来,封贡的事情算是基本定下来了,孔贞运急忙派出信使,向出使顺义王部的恭顺侯报信,调停两部争端。

同时派官员和侯保山等人回京,带着林丹汗的书信,请示大明皇帝。

返回